[發明專利]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及高效發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85693.3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01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子豪;陳堃;郭華軍;李社鋒;王文坦;向浩;徐秀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G6/06 | 分類號: | F03G6/06;F01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賈顏維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熱 燃煤 互補 發電 系統 高效 | ||
1.一種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鏡場、蒸汽發生器和膨脹罐首尾連接而成的油汽循環系統,以及由首尾連接的所述鏡場和油鹽換熱器,與所述油鹽換熱器連接的熱鹽罐組成的油鹽循環系統,所述蒸汽發生器還與燃煤鍋爐、高壓缸、汽輪機順次連接,所述膨脹罐內的導熱油進入所述鏡場加熱,部分導熱油進入所述蒸汽發生器中加熱水產生蒸汽,部分導熱油進入所述油鹽換熱器加熱所述熱鹽罐中的熔鹽,導熱油再回到膨脹罐進行循環,所述蒸汽發生器產生的蒸汽進入所述燃煤鍋爐繼續加熱,產生的高溫蒸汽進入所述高壓缸推動汽輪機發電,
所述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高壓缸順次連接的第一油汽換熱器、空冷器,所述空冷器分別與所述蒸汽發生器和所述燃煤鍋爐連接,所述第一油汽換熱器與所述膨脹罐首尾連接,所述高壓缸排出的蒸汽經過所述第一油汽換熱器后,進入所述空冷器中冷凝成凝結水,部分凝結水進入所述蒸汽發生器產生蒸汽,部分凝結水進入所述燃煤鍋爐直接產生高溫蒸汽,所述膨脹罐中的導熱油可進入第一油汽換熱器被加熱;
所述高壓缸與所述汽輪機之間設置有鍋爐再熱器、中低壓缸,所述高壓缸的排氣進入所述鍋爐再熱器中繼續加熱,產生高溫蒸汽進入所述中低壓缸推動所述汽輪機發電;
所述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還包括與所述中低壓缸順次連接的所述第一油汽換熱器、所述空冷器,所述中低壓缸排出的蒸汽經過所述第一油汽換熱器后,進入所述空冷器中冷凝成凝結水,部分凝結水進入所述蒸汽發生器產生蒸汽,部分凝結水進入所述燃煤鍋爐直接產生高溫蒸汽,所述膨脹罐中的導熱油可進入第一油汽換熱器被加熱;
所述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還包括第二油汽換熱器,所述第二油汽換熱器與所述高壓缸連接,所述第二油汽換熱器與所述膨脹罐首尾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器和所述蒸汽發生器、所述燃煤鍋爐之間順次設置有低壓回熱系統和高壓回熱系統,所述空冷器中的凝結水送入所述低壓回熱系統中加熱,然后送入所述高壓回熱系統進一步加熱,再分別送入所述蒸汽發生器和所述燃煤鍋爐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空冷器和所述低壓回熱系統之間的凝結水泵,以及設置于所述低壓回熱系統和所述高壓回熱系統之間的給水泵。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低壓回熱系統和所述高壓回熱系統之間的除氧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脹罐與所述第一油汽換熱器、所述第二油汽換熱器之間設置有循環油泵。
6.一種高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熱與燃煤互補發電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569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行車動能轉化收集裝置
- 下一篇:一種高溫相變蓄能熱量儲存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