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飛行路徑角規劃的再入軌跡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85057.0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20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文雅;王玉桃;馬宏圖;陳洪波;聶振燾;李永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1/10 | 分類號: | G05D1/1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丹;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飛行 路徑 規劃 再入 軌跡 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飛行路徑角規劃的再入軌跡設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S1、提取飛行器實際工作參數,根據任務需求設置動壓最大值qmax、駐點熱流最大值和過載最大值nmax,求解再入軌跡設計的速度?高度邊界;S2、根據再入運動微分方程,求解初始下降階段的再入軌跡,并根據速度?高度相面內的初始下降階段再入軌跡、速度?高度邊界和目標點,建立飛行路徑角下限γmin(V);S3、在飛行路徑角下限γmin(V)的基礎上,規劃滿足終端約束的飛行路徑角,計算對應的傾斜角,得到再入軌跡。本發明通過主動規劃飛行路徑角,保證再入軌跡滿足路徑及終端約束,得到準確可靠的再入軌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航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飛行路徑角規劃的再入軌跡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升力式再入航天器具有速度快、航程遠、機動性強等優勢,能夠實現全球快速攻擊或者物資運送等軍事任務。這種飛行器在再入飛行過程中表現為強非線性、強耦合、動態變化快等動力學特征,加之再入飛行需要滿足駐點熱流、動壓、過載等過程約束和速度、位置、航向誤差角等終端約束,使得再入軌跡設計極其困難。
常用描述再入運動的微分方程如下(忽略地球自轉):
其中:r為地心距(地心到飛行器的距離);V為飛行速度;θ和φ分別為經度和緯度;γ為飛行路徑角;ψ為航向角。另外,m為飛行器質量。阻力D和升力L的表達式如下:
其中:ρ表示大氣密度;S表示飛行器參考面積;CL和CD分別為升力系數和阻力系數(通常根據風洞試驗得到升力系數、阻力系數與攻角α和速度V的關系)。
除上述六個運動狀態量以外,方程中還包含兩個控制變量,即傾斜角σ和攻角α。其中,攻角α的控制作用隱含在阻力系數CD和升力系數CL中。
對大氣密度采用指數形式的模型,其具體的表達式如下:
ρ=ρ0e-h/β (9)
其中,ρ0是海平面處的大氣密度;h代表海拔高度;β為大氣常數;
重力模型如下
其中R0為地球半徑,并且海拔高度h=r-R0,g0為海平面處重力加速度。
設計再入軌跡,須考慮過程約束和終端約束。過程約束包括駐點熱流、過載和動壓,分別如下:
三種過程約束的邊界是關于地心距r和飛行速度V的等式。
終端約束包括飛行速度V達到終端速度要求,以及地心距、待飛航程和航向誤差角在一定范圍之內:
Vf=VTAEM (14)
|rf-rTAEM|<Δr (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50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