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載體催化劑及低碳鏈烯烴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66368.2 | 申請日: | 201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67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史東軍;何杉;史雪君;黃偉;杜波;吳道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9/85 | 分類號: | B01J29/85;C07C5/05;C07C2/74;C07C11/04;C07C11/06;C07C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張濤 |
| 地址: | 1022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碳鏈 烯烴 復合載體催化劑 氫氣 制備 晶化處理 乙炔 復合載體 催化劑 初始凝膠混合物 活性組分負載 催化劑制備 分子篩載體 催化效率 反復充氣 活性中心 加氫反應 聚合反應 烯烴產品 一步制備 制備過程 混合氣 可調節 乙炔氣 沖壓 放氣 配比 還原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載體催化劑及低碳鏈烯烴的制備方法,催化劑制備包括將初始凝膠混合物進行晶化處理,晶化處理過程中通入乙炔和氫氣的混合氣,并反復充氣、放氣后沖壓,進而得到具有SAPO?34分子篩載體的復合載體,將活性組分負載在復合載體上,得到復合載體催化劑。低碳鏈烯烴的制備包括利用氫氣對催化劑進行還原,將乙炔和氫氣混合后與催化劑進行反應,得到低碳鏈烯烴。本發明通過采用特殊的晶化處理方法,制得的復合載體催化劑具有雙活性中心,可實現加氫反應和聚合反應,可實現低碳鏈烯烴的一步制備;制備過程簡單、催化效率高、成本低;通過調整氫氣和乙炔氣的配比,可調節低碳鏈烯烴產品的分布,低碳鏈烯烴制備的選擇性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催化劑及烯烴制備技術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到一種復合載體催化劑及低碳鏈烯烴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低碳鏈烯烴通常是指碳原子數小于等于4的烯烴,如乙烯、丙烯及丁烯等。低碳鏈烯烴是石油化工生產最基本的原料,可以用于生產如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環氧乙烷或者乙二醇之類的有機化合物。制取低碳鏈烯烴的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石油路線;二是非石油路線。我國石油資源相對匱乏,煤炭和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基于我們能源結構基礎,開展煤化工和天然氣化工技術開發符合我國的國情。目前低碳鏈烯烴可行的技術路線有甲醇制低碳鏈烯烴、二甲醚制低碳鏈烯烴、合成氣制低碳鏈烯烴和天然氣制低碳鏈烯烴。乙炔是煤化工和天然氣化工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原料,尤其是煤制電石,然后電石制乙炔技術較為成熟。開展乙炔為原料生產低碳鏈烯烴,可形成新的煤化工工藝路線。以乙炔和氫氣為原料,在催化劑作用下,通過乙炔加氫和乙炔聚合并加氫,可制備低碳鏈烯烴,其關鍵技術為催化劑。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直接影響低碳鏈烯烴生產效率。而目前基于乙炔聚合加氫制備低碳鏈烯烴,尤其是制備乙烯和丁二烯相關研究較少。
現有技術中,采用硅膠負載鈀鉛雙金屬催化劑合成丁二烯,其反應產生的積炭容易造成催化劑的孔道堵塞,催化劑失活;且需要的還原溫度較高,約為400℃,且催化劑中含有鉛元素,后續處理較難。
基于此,現有技術仍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載體催化劑及低碳鏈烯烴的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復合載體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
步驟1制備具有多級孔道的SAPO-34分子篩載體:
步驟11制備初始凝膠混合物;
步驟12將所述初始凝膠混合物進行晶化處理,在晶化處理過程中通入乙炔和氫氣的混合氣,并進行反復充氣、放氣后,沖壓至預定壓力,得到SAPO-34分子篩原粉;
步驟13將所述SAPO-34分子篩原粉焙燒后得到SAPO-34分子篩載體;
步驟2制備復合載體:
步驟21將α-Al2O3在KOH溶液中攪拌處理后過濾,將濾餅洗滌至中性后干燥,得到納米α-Al2O3;
步驟22將納米α-Al2O3與SAPO-34分子篩載體按比例混合均勻,得到復合載體;
步驟3將活性組分負載在所述復合載體上,得到復合載體催化劑。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1包括:
步驟111將鋁源和磷源的水溶液混合,室溫攪拌1~3小時,得到混合物溶液;
步驟112硅源、有機胺和氫氟酸溶液加入所述混合物溶液中,攪拌均勻,得到初始凝膠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63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