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道路交通標線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53558.0 | 申請日: | 2017-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9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宋金睿;楊梓祺;孫冬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金睿 |
| 主分類號: | G08G1/08 | 分類號: | G08G1/08;G08G1/09;E01F9/58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道路交通標線 道路通行效率 單向交通 道路擁堵 發送指令 交通標線 智能道路 智能調整 智能控制 擁堵 車流 測算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道路交通標線,利用道路交通標線的智能控制解決城市單向交通擁堵問題,本發明通過道路車流結果的邏輯測算利用控制單元對控制單元發送指令智能調整道路交通標線,在不改變道路道寬的基礎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解決道路擁堵。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道路交通標線,尤其是一種具有智能控制的道路交通標線。
背景技術
城市交通擁堵是我們每天面臨的問題,其中一種原因是因為上下班和接送學生而造成的單向通行擁堵,如早上進城上班車輛多,造成進城車流量大,出城車流量小,進出城車道一般情況都是均分,比如雙向兩車道,往往出現進城2車道車輛擁擠,行駛緩慢,出城2車道車輛稀少,一股車道基本閑置,嚴重浪費。在下班出城時又會出現相反的現象,因此,解決車道分配與車流之間的關系就可以解決部分因車流原因造成的分時段路堵,一種基于車流感應的智能交通標線能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最大程度的提高通行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上述背景中道路擁堵現象,提供了一種智能道路交通標線,根據道路車輛通行情況,調整道路標線,實現利用現有道路資源解決道路擁堵問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本發明包括控制模塊,感應器模塊,以及道路標線模塊。控制模塊接收來自感應模塊的數據指令,感應模塊通過常規感應器感應道路路面通行車輛情況,道路標線模塊接收來自控制模塊的邏輯指令進行道路標線調整以適應雙向道路交通流量。
所述感應器模塊包括感應探頭和連接線,每條車道均配置有一定數量的感應探頭,感應探頭通過連接線與控制模塊相連。
所述控制模塊包括控制矩陣,編程處理器,繼電器組,感應器模塊的連接線與控制矩陣相連,控制矩陣將數據傳至編程處理器,編程處理器根據預先設定好的邏輯算法控制繼電器組,繼電器組的開關直接控制道路標線模塊。
所述道路標線模塊與控制模塊中繼電器組相連,繼電器組路數與道路車道數量一致,繼電器組使用TELESKY,可高、低電平觸發,常開最大負載為250v/10A,通過繼電器組的開關控制道路標線模塊,道路標線模塊由數條道路標線組成,每條道路標線為白黃雙色顯示,道路標線采用低電壓硬質LED黃白雙色燈組組成。道路標線指示按照硬質LED燈顏色顯示,當硬質LED燈顯示為黃色時,道路標線為黃色,當硬質LED燈顯示為白色時,道路標線為紅色,道路通行隨道路標識標線顏色改變而改變。
編程處理器設置邏輯關系為車流感應比對,當左向車流與右向車流差值在設定范圍內,道路標線設置為初始狀態,初始狀態為黃線在中間位置,上行和下行中間的道路標識線為白色,上行兩條車道中的左向導向箭頭點亮,下行兩條車道中右向導向箭頭點亮。當左向車流與右向車流差值為正值,道路標線黃線在初始狀態下移一條車道,道路進入左向高峰模式,上行三條道路標識線為白色,上行三條車道中左向導向箭頭點亮,下行一條車道中右向導向箭頭點亮。當左向車流與右向車流差值為負值,道路標線黃線在初始狀態上移一條車道,道路進入右向高峰模式,下行三條道路標識為白色,上行一條車道中左向導向箭頭點亮,下行三條車道中右向導向箭頭點亮。
通過道路車流結果的邏輯測算對道路交通標線進行實時調整,合理分配道路交通資源,可以有效緩解雙向車流嚴重失調的道路交通擁堵。
附圖說明
圖1為智能交通標線總圖。
圖2為非高峰時期道路標線示意圖。
圖3為感應左向車流高峰時道路標線控制圖。
圖4為感應右向車流高峰時道路標線控制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感應探頭5分布在雙向四條車道8、車道9、車道10、車道11接收四條車道中車流數據通過連接線4輸入控制模塊1中的控制矩陣2中,控制模塊1中的可編程處理器12對矩陣數據按照前述的邏輯關系進行計算并控制繼電器組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金睿,未經宋金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35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