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仿人機械手骨架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4710.0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2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蔡宇;段勝青;郭兆陽;魏曉晨;楊尚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5J9/06 | 分類號: | B25J9/06;B25J15/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機 骨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仿人機械手骨架。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仿生機械手采用集成于假手之中的微型電機來驅動,通過連桿,齒輪,腱繩等機械結構來實現各手指的運動,例如利用連桿驅動的Southampton Remedi-Hand、利用3D打印的Flexy-hand 假手,以及三只碳纖維TRhand。
大多數機械手使用高度集成的電機來驅動,其大多以剛性結構或柔性繩索遠距離傳動為主。然而它們在引入機械結構簡化人手的同時,丟失了許多顯著的生物力學特征,從而造成了其抓握動作不協調、手指運動軌跡與人手差距較大、外形上與自然手相差較大、自由度單一,自適應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仿人機械手骨架,更加貼近自然手,動作自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仿人機械手骨架,包括:指節組件、掌差動鉸鏈(3)、舵機(7),指節組件上開設線槽(1),牽動線一端固定于指節組件的末端,穿過線槽(1)貫穿指節組件連接舵機(7),指節組件包括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拇指、食指、中指安裝的第一安裝座(9) 上,無名指和小拇指安裝在第二安裝座(4)上,第一安裝座(9)和第二安裝座(4)通過掌差動鉸鏈(3)鉸接。數據手套采集用戶手勢,將所述數據手套的動作信息傳輸至舵機(7),舵機(7)根據所述動作信息收緊或者釋放牽引線,從而控制所述指節組件動作。舵機(7) 拉動牽動線,不僅拉動指節組件的指骨做握緊動作,指節組件的掌骨也會產生向中心靠攏的動作,從而實現仿人機械手的握緊動作,舵機 (7)釋放牽動線,指節組件恢復伸展的初始狀態。
進一步的,指節組件包括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拇指包括兩個指骨和一個掌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均包括三個指骨和一個掌骨,各個關節處使用鉸鏈連接,完全模仿了人手的骨骼結構。
進一步的,拇指的指骨和掌骨連接關節處,設置固定點,牽動線一端固定于固定點,貫穿線槽(1)連接舵機(7),拇指的初始狀態在水平方向上張開,拉伸連接固定點的牽動線,拇指在水平方向上向靠近食指的方向位移,實現拇指的平動。
進一步的,指節組件中的每個手指均由一條牽動線貫穿,每條牽動線連接一個舵機(7),分別控制每個手指的屈伸。
進一步的,指節組件上安裝了類腱元裝置(8)。
進一步的,類腱元裝置(8)安裝在指節組件的手指內側面。
進一步的,類腱元裝置(8)在與手指組件的關節處對應的地方設置圓形通孔,關節卡在圓形通孔中,因此能夠防止類腱元裝置(8) 在拉伸時擠壓出褶皺,并使類腱元裝置(8)產生的彈性力矩高效的作用在指節組件上。
進一步的,動作信息包括:關節點參數、運動姿態參數、運動速度。
進一步的,指節組件的指尖處安裝壓力傳感器,檢測仿人機械手骨架的握力大小,從而通過舵機對握力大小進行調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鉸鏈和牽引線結合的方式連接和牽引機械手的各個骨節,使得機械手的動作更加自然;機械手的手指內側附加了類腱元裝置,具有彈性,模仿了手的肌腱元,使得手部動作更加的流暢,并且在抓握動作中具有更好的自適應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舵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類腱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類腱元裝置的工作示意圖;
圖5為類腱元裝置安裝在手指組件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線槽、2-集成線槽、3-掌差動鉸接、4-第二安裝座、5- 手掌支架、6-舵機支架、7-舵機、8-類腱元裝置、9-第一安裝座、71- 通孔、72-線槽、73-空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仿人機械手骨架,如圖1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47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