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黑臭水體凈化治理系統及其凈化治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2133.1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40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7 |
| 發明(設計)人: | 羅鋒;邵平;戴永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智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東莞恒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4412 | 代理人: | 潘婷婷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水體 凈化 治理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黑臭水體凈化治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黑臭水體凈化治理系統及其凈化治理方法。
背景技術
水系發達、河網密布造就了精致而獨特的水城風光,但近年來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部分河道出現了臟、臭等現象,影響了生態環境;針對這種情況,應該采用專業的凈水產品凈化水質,保護水環境。
黑臭河道是由于長期的外部污染水體排入導致水體缺氧、有機物腐敗造成的;我國河道有機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城鎮污水直排河道,水體出現季節性或終年黑臭;嚴重影響周圍環境和居住。長期的外源污染輸入,河底生態環境惡化,同時污染物的底泥沉積成為了內源污染源。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人工曝氣、底泥疏浚和調水等但是這些方法基本上治標不治本,治理費用比較高,難以長期持續應用,并不能對凈化后的水質直接投入使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直接對黑臭水體隔離凈化處理,在處理后直接投入使用,可做人工浮島種植使用,同時還能養殖使用,同時通過活性微生物組合制劑可徹底除去各類污染物,處理效果好的新型黑臭水體凈化治理系統及其凈化治理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黑臭水體凈化治理系統,包括阻隔固體廢物進入受污染黑臭水體的阻隔裝置,用于測量水質的測量裝置,用于清理水中固體廢物的清理裝置,用于投入藥物的投料裝置,用于將黑臭水體絮凝的反應池,用于分散的微小氣泡的氣浮池,用于培養種植物的人工浮島。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阻隔裝置為阻隔網,阻隔網由網線編織成型,所述網線由內到外依次設有主體層、編織層、外皮層和防污層,所述主體層為金屬絲,所述編織層為聚酯纖維,所述外皮層為聚乙烯纖維,所述防污層涂覆在外皮層表面。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清理裝置為船型清理裝置,其設有打撈網對水中固體廢物進行打撈清理;所述測量裝置包括水樣采集組件和水質測量組件,所述水樣采集組件與水質測量組件電連接并設有云端組件與投料裝置相連。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投料裝置為噴灑投料設備,其設有流量控制組件與測量裝置相連。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反應池為迷宮絮凝反應池,所述氣浮池設有隔墻、進水渠、出水渠、釋放器和排渣槽,所述反應池與進水渠相連,黑臭水體通過反應池進入進水渠,依次通過釋放器、排渣槽和出水渠。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人工生態浮島設有太陽能供電組件,與太陽能供電組件相連的曝氣組件,用于控制曝氣組件的智能控制組件,所述智能控制組件與太陽能供電組件電連接。
一種新型黑臭水體凈化治理系統的凈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通過阻隔裝置阻斷外源固液廢物進入受污染的黑臭水體;
步驟2,通過清理裝置清理受污染黑臭水體中的固體廢物;
步驟3,通過測量裝置檢測黑臭水體中的受污染程度;
步驟4,根據測量裝置檢測黑臭水體所受污染的程度投入活性微生物組合制劑;
步驟5,再次通過測量裝置對水體進行檢測,檢測后投入調和劑;
步驟6,將水體送入反應池后進入氣浮池;
步驟7,當水體在氣浮池時投入微納米氣泡的溶氣水;
步驟8,在水面設置人工浮島。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步驟1中,通過阻隔網將固體廢物阻隔;
所述步驟2中,通過船型清理裝置對水中固體廢物進行打撈清理;
所述步驟3中,通過測量裝置的水樣采集組件采集水體,通過水質測量組件對水質進行檢測,檢測之后將檢測結果上傳至云端組件;
所述步驟4中,根據步驟3中檢測黑臭水體所受污染的程度,通過噴灑投料設備將活性微生物組合制劑噴灑入水體中,噴灑的活性微生物組合制劑的量通過流量控制組件獲取云端組件所檢測的水體污染程度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5中,再次實行步驟3中的步驟對水體進行測試,測試后再次用過噴灑投料設備根據流量控制組件獲取云端組件所檢測的水體將調和劑投入;
所述步驟6中,將水體送入迷宮絮凝反應池中絮凝,后在將水體從進水渠進入氣浮池內;
所述步驟7中,在水體進入氣浮池后在水中投入微納米氣泡的溶氣水,水體將依次經過釋放器和排渣槽,最后通過出水渠將水體釋放;
所述步驟8中,在出水渠中釋放出的水體上設置人工浮島。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步驟4中,投入的活性微生物組合制劑由以下組分混合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智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智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21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壓鑄機的壓射結構
- 下一篇:澆冒口廢料自動回收再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