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材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10223.0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410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7 |
| 發明(設計)人: | 黃常春;程曉松;李大政;計瑤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08 | 分類號: | C08L23/08;C08L23/06;C08L51/06;C08L83/16;C08L71/12;C08K13/02;C08K3/22;C08K3/36;C08K5/098;C08K5/3492;H01B3/44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馬明渡,王健 |
| 地址: | 215234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無鹵低煙 阻燃 電纜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纜絕緣料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根據相關文獻統計數據顯示,在火災中大多數人并非燒死,是由大量的煙塵、有毒氣體導致窒息而失去逃生的機會,最終失去生命。由于其燃燒時產生的煙霧少,且不產生有毒氣體,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電纜料正在逐步取代傳統PVC電纜料。目前,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大型商場、醫院、車站、體育場等公共場合已經大量使用無鹵低煙阻燃電纜。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電纜料最常用的阻燃劑為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和其他含結晶水的礦物粉體,通常需要填充量達到150%才能達到較好的阻燃效果。若是電纜,尤其是布電線,阻燃性能要通過單根燃燒,所使用的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電纜料中的阻燃劑填充量需達到180%~200%,此時,此時電纜料的性能將大大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材料的制備方法,此制備方法獲得的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材料減少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添加量,提高氫氧化物的阻燃效率,降低阻燃劑的添加對力學性能的影響,良好拉伸強度15MPa和優良的斷裂伸長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40~60份、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屬催化聚乙烯)LLDPE15~25份、聚乙烯EPPE10~2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POE4~8份、馬來酸酐接枝茂金屬聚乙烯10~15份加入高速混合機中,在95-105℃下以500-800rpm 的速度攪拌混合,然后將粉末狀氫氧化鎂15~30份、層狀氫氧化鋁5~10份投入螺桿雙擠出機中,再加入偶聯劑1.5~3份、潤滑劑0.5~1份,擠出機熔融段溫度控制在140-180℃,在400-600r/min 的轉速下熔融共混10-20min,然后擠出造粒,即得顆粒;
步驟二、將硬脂酸鎂0.2~2份、硅油0.5~1份、聚硅氮烷樹脂2~5份、二氧化硅氣凝膠2~5份與上述制得的顆粒加入到混煉機上混煉10~30min,溫度為100~120℃,得到混煉膠;
步驟三、將上述制得的混煉膠與抗氧劑0.4~1.5份、籠狀磷酸酯三聚氰胺鹽2~4份、聚苯醚2~3份投入密煉機中,混煉2~3min后,密煉機螺桿轉速為50-300r/min,溫度控制在140~190℃;
步驟四、將密煉后得到的混和料剪切后輸送入螺桿擠出機擠出加工,擠出時的機身溫度為140±10℃,機頭溫度為110±10℃,擠出后進行硫化,在160-180℃下熱壓8-10min,常溫冷壓4-6min,硫化壓力6~10MPa,出線速度為12~15m/min,從而獲得電纜料。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抗氧劑為抗氧劑1010、抗氧劑1098、抗氧劑168、抗氧劑245和抗氧劑1076中的至少一種。
2、上述方案中,所述偶聯劑為有機硅粉體分散劑。
3、上述方案中,所述氫氧化鎂目數大于3000。
4、上述方案中,所述LLDPE是茂金屬聚乙烯密度為0.92 g/cm3,熔融指數為3g/10min。
5、上述方案中,所述聚乙烯EPPE密度為0.91g/cm3,熔融指數約為1.5g/10min。
6、上述方案中,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密度為0.880 g/cm3,熔融指數為5g/10min。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02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