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青蝦的工廠化高效育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6980.3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67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慧;朱鵬;孫姚佳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濟南譽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 地址: | 271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青蝦 工廠 高效 育苗 方法 | ||
1.一種青蝦的工廠化高效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室外培育缸、室內水族箱及其消毒處理:
1)室外培育缸缸體用玻璃鋼材質制成,為無蓋長方體,規格為:1350 mm*1050 mm*710mm;缸頂部一側距缸體水平面150 mm處為懸空式可控進水龍頭,水龍頭管口直徑Φ=57 mm,為PVC材質,用于加注新水;缸中另一側具缸壁107mm處為直徑分別為Φ=370 mm和Φ=120mm的PVC材質的濾水套筒和排水套筒,用于防止養殖動物隨水逃走和排除污水;進水龍頭口使用120-150目尼龍紗網或布制篩絹扎口、排水套筒口使用70-80目的尼龍紗網進行過濾;缸中放置PVC管材熱彎盤形微孔增氧設備,管壁上均勻打孔,孔徑為7.5-9.0 mm,孔間距為12-16 mm,形成蝸形同心圓盤繞結構,相鄰兩管直線距離24-35 mm;整套設備直徑為990mm,利用羅茨風機鼓氣,進氣管與設備最大直徑處的管口相連,蝸心處管口熱熔封死;放置加熱設備為玻璃加熱棒,功率P = 500 W,可調節溫度范圍為18-34 ℃,按每支加熱水體體積為180-220 L配置,放置位置為進水龍頭下方、近缸體底部深度1/3處;分別于進水龍頭正下方、排水口套筒處分別放置一個吸盤式煤油介質溫度計,測溫范圍為0-60 ℃;
2)室內水族箱,箱體用超白玻璃制成、三面涂刷群青色顏料形成顯著對比標識,一面為透明玻璃用于日常管理的觀察,規格為:1800 mm*650 mm*1200 mm;箱體頂部距水族箱水平面120 mm處和水族箱水平面以下600 mm處分布有2個進水口,管口直徑分別為Φ=27 mm、Φ=97 mm,均使用160-180目尼龍紗網或布制篩絹扎口;箱體底部中間為一個排污口,直徑為Φ=56 mm,使用160-180目尼龍紗網或布制篩絹扎口;底部使用PVC管材熱彎S形微孔增氧設備,管壁上均勻打孔,孔徑為2.5-5.0 mm,孔間距為20-30 mm;形成S形回旋結構,相鄰兩管直線距離40-50 mm;整套設備規格1700 mm*550 mm,利用羅茨風機鼓氣,進氣管與設備一端的游離管口相連,另一端游離管口熱熔封死;放置加熱設備為玻璃加熱棒,功率P = 500 W,可調節溫度范圍為18-34 ℃,按每支加熱水體體積為180-220 L配置,放置位置為進水龍頭下方、近缸體底部深度1/3處;分別于進水龍頭正下方、排水口處分別放置一個吸盤式煤油介質溫度計,測溫范圍為0-60 ℃;
3)消毒處理:室外培育缸體與室內水族箱在使用前均用酸性高錳酸鉀浸泡液進行滿缸徹底浸泡消毒處理;浸泡溶液的配制為:分析純高錳酸鉀粉末兌水配制成80-95 ppm的水溶液,再添加98%的濃硫酸酸化,以提升消毒的效果,添加量為2-5 ppm;浸泡時間為:室外培育缸48 h,室內水族箱24 h;
步驟二、育苗用水的水質調控處理
1)抽取的育苗用水依次經過20-30目金屬網攔截、粒徑為1.8-2.5 mm粗砂封裝入40-50目尼龍篩絹過濾、粒徑為0.12-0.15 mm的細砂封裝入110-120目尼龍篩絹過濾、5層堆疊的整體厚度在500-550 mm的活性炭包吸附后加入到高位蓄水池中;
2)室外培育缸體與室內水族箱的育苗用水全部來源于圓形水泥砌高位蓄水池,高位蓄水池規格為:面積=85 m2,深度=2.5 m;
3)高位蓄水池中的經粗過濾處理的水體仍需全遮光黑暗處理24-36 h,同時添加聚維酮碘消毒處理,維持水體濃度在7 ppm;保持不間斷曝氣處理,使水體的溶解氧在5.5-7.2mg/L范圍內;
4)調節水體pH = 7.2-7.5,含鹽量為0.7 mg/L,硬度為2.2 mmol/L;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5 ppm,以及亞硝凈1.5-2.5 ppm,產生絡合重金屬離子及解毒作用,使得其中NO2--N,0.0015 mg/L、NO3--N,0.027 mg/L、NH4+-N,0.06 mg/L、Fe3+,0.017 mg/L;
步驟三、親蝦放養及室外培育缸日常管理
1)試驗選取的規格相似、整齊度好的健康青蝦,于室外培育缸中放養;共設置了經洗刷和消毒的室外培育缸10個,編號為I、II、III……X;對應室內水族箱10個,編號為1、2、3……9、10;放養前用2%的氯化鈉溶液浸浴消毒45-60 min,并進行試水操作,穩定后全部放養;每日觀察各缸雌蝦抱卵情況,一般健康雌雄青蝦相遇后約48 h即可進行交配、交配后雌蝦正常24 h左右即可產卵;每缸雌雄親蝦以雄:雌=1:4配比,雄蝦規格為:170-150頭/kg,雌蝦規格為:220-200頭/kg;每缸放養個數為:雄蝦40只,雌蝦160只;
2)對于抱卵青蝦,及時轉移到水溫、溶氧和各項理化指標相同的室內水族箱進行暫養,室外培育缸的編號要與室內水族箱編號按順序一一對應,直至將同一缸中全部的抱卵雌蝦轉移完成為止;
3)確定青蝦抱卵后,一般于抱卵后的第5 天在每缸隨機挑選出80-100只規格相似、整齊度好的雌性親蝦在光學顯微鏡或解剖鏡下進行觀察,這時受精卵發育到了前溞狀幼體期,出現了眼點,且卵呈黃綠色,較易觀察確定卵的質量及數量,并進行受精率和平均受精率的計算;雄蝦仍放養在原缸中繼續飼養;
4)受精率計算按照公式:受精率=出現眼點抱卵數量/抱卵總數*100%;
平均受精率計算按照公式:平均受精率=∑每個個體的受精率/個體總數,注意剔除所有個體中的最高者與最低者后求和、計算個體總數;
5)雄蝦,每天投喂直徑為Φ=10mm的普通沉性顆粒料,代號A,投喂前噴灑EM菌原液,用量為4mL/Kg飼料;每天在7:30 AM、13:30 PM、6:30 PM、1:30 AM分四次進行投喂;
6)雌蝦,每天在7:30 AM、13:30 PM、6:30 PM、1:30 AM分四次進行投喂,按照其生殖抱卵的不同階段配合使用Φ=1.2 mm的“澳華蝦安康”1號沉性破碎料,代號B,投喂前噴灑EM菌原液,用量為4mL/kg飼料,投喂時間階段及比例依次為:交配前持續1-2d,A:B=2:3;交配后持續1-2d,A:B=1:3;抱卵期持續6-7d,A:B=1:1;卵孵化后一直持續,A:B=4:1;均保持過量投喂;
雄蝦一直保持上述標準飼喂,無論在哪個時期;雌蝦則需要根據時期不斷變換;當雄蝦和雌蝦在一起時,優先選擇雌蝦飼喂標準,保持過量投喂即可;
7)每次投喂時,應關閉微孔增氧設備,關閉進水龍頭,封閉排污口;投喂后觀察親蝦攝食情況,以90-120 min吃凈為宜,適當調整投飼量;待青蝦攝食完成后,及時撈出殘餌和糞便,保持缸底部清潔;
8)日常24 h開啟微孔增氧設備、加溫設備,并開啟進水龍頭——進行噴淋式進水,形成微流水培育模式,缸徑流量為0.0072 m3/h,排污筒直徑為Φ=120 mm,保持水體溫度T=25±1℃,溶解氧DO = 6.0-7.0 mg/L水體,pH = 7.2-7.4;
9)在水面上種養一定量的水葫蘆,種養面積為:水葫蘆遮蔽面積:水面總面積=1:5-7,主要為青蝦親蝦提供棲息的場所、天然青飼料、天然附著餌料臺和遮陰庇護所;
步驟四、室外培育缸與室內水族箱間的轉移
1)抱卵受精檢測后,當平均受精率達到70%以上,即可進行轉移操作;需轉移個體為:腹部抱卵的青蝦雌蝦;轉移頻率為:每隔24 h轉移一次,直至全部轉移完成;
2)轉移前,將缸體的水放出1/2,之后關閉進水龍頭,封閉排污口;在需要轉移的室外培育缸水體中加入低聚糖863形成5-10 g/m3水體的濃度、激安C潑灑型形成5.5-6.0 ppm的濃度標準,每日投飼減食1次或每次減量1/3;
3)轉移所使用的容器為保溫苗種袋,保溫苗種袋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外部加蓋消毒泡沫箱,規格:400 mm(D)*750 mm(L)*550 mm(W)、二是內部PE加厚平底苗種袋,規格:500 mm(W)*650 mm(L)*500 mm(D)、三是充電式雙砂頭增氧機,功率:P=12W和玻璃質加熱棒,功率P= 100 W,控溫范圍為:18-34 ℃;使用時,泡沫箱體中盛裝3-5%的氯化鈉溶液將箱體內部和苗種袋外部浸泡24 h;
4)轉移時,關閉微孔增氧設備使水體靜置沉淀60-90 min,撈出水面漂浮的水葫蘆,撈出前輕輕抖動,抖下攀附在根須部的青蝦個體;使用40-50目棉質篩絹制成的轉移器撈出已抱卵的青蝦雌蝦,緩慢放入保溫育苗袋中,讓其自由游入水中,再撈取下一只,以此類推;
5)保溫育苗袋中利用充電式雙砂頭增氧機,功率:P=12 W,和玻璃質加熱棒,功率P =100 W,控溫范圍為:18-34 ℃,調節水溫T= 25 ± 1 ℃,溶解氧為DO=5-7 mg/L水體;為防止應激現象且保證轉移的高效性,充電式雙砂頭增氧機調至最小檔,整個轉移過程需在40min內完成,保溫育苗袋、水體的體積之比為3:2,且放入的雌蝦個體數應遵循:4-5個/10 L水體;
6)保溫育苗袋轉移至室內水族箱時,將內部PE加厚平底苗種袋,規格:500 mm(W)*650mm(L)*500 mm(D),充滿氧氣后扎口密封拿出,緩慢放入到水族箱水體中,持續泡袋30-50min;之后打開袋子,讓雌蝦個體自由游出;
步驟五、幼體培育及室內水族箱日常管理
1)將抱卵親蝦按照對應編號放置于水族箱后,每日通過水族箱的透明觀測玻璃仔細觀察青蝦雌蝦腹部抱卵的色澤變化——從產卵到卵即將孵化,卵的顏色要經歷:墨綠色、淺墨綠色、淺綠色、黃綠色、深黃綠色等5個階段;受精卵要經歷前無節幼體期、后無節幼體期、前溞狀幼體期和膜內溞狀幼體期4 個卵內幼體時期之后才破膜而出,完成孵化;
2)親蝦在卵孵化完成后,采用步驟四的轉移操作將親蝦雌蝦重新放養到對應編號的室外培育缸中,再備第二次生殖交配;
3)卵孵出無節幼體后,無節幼體會在水體上層頭向下尾朝上進行垂直“跳躍式”運動,運動力較差,故隨機在水體上層選取某一固定體積區域,涉及的選擇區域面積應超過水體總面積的1/2,利用200目的棉質篩絹根據所選區域面積制成高于水面100 mm、直插入底的網箱框住此區域,避免區域外的無節幼體進入、區域內的無節幼體逃逸;
使用放大鏡和膠頭滴管在水面吸取所選區域內的所有無節幼體,并使用200 mL燒杯盛裝無節幼體,放置到表面皿上運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進行顯微計數;
4)依據公式:孵化率=(無節幼體顯微計數量*水體總體積/所選區域體積*1/2)/受精卵總數*100%;
平均孵化率=∑每個個體的孵化率/個體總數,注意剔除所有個體中的最高者與最低者后求和、計算個體總數;
進行孵化率和平均孵化率的計算;
5)日常24 h開啟微孔增氧設備、加溫設備,并開啟進水龍頭——進行噴淋式進水,形成微流水培育模式,缸徑流量為0.0018m3/h,排污口直徑為Φ = 56 mm,保持水體溫度T=25±1℃,溶解氧DO = 6.0-7.0 mg/L水體,pH = 7.2-7.4;
6)光照要求:利用黑色尼龍遮光布通過選擇性遮蔽天窗來調控光照,保持白晝6:00AM-17:30 PM光照強度為3200-3500 Lx;夜間17:30 PM-6:00 AM 光照強度為700-1200 Lx;
7)青蝦幼體培育各階段具體的要求為:無節幼體期和蚤狀幼體期,使用藻立生2-3g/m3水體,維持硅藻等單胞藻密度在18-25萬個/mL水體;無節幼體期主要通過自體卵黃供給營養,無需餌料;蚤狀幼體期,潑灑豆漿蛋黃混合液,每200 g干黃豆研磨產生1 kg濾渣豆漿,豆漿加入研碎蛋黃2個,用量為7-10 g/m3水體;糠蝦幼體期和仔蝦期,使用藻立生2-3 g/m3水體并配合水產誘食酵母5 g/m3水體,維持硅藻等單胞藻密度在3-5萬個/mL水體;仔蝦期同時輔助投喂0號沉性破碎料,投喂量為仔蝦體重的3-5 %;根據微流水特點每2-3天添加益菌苗康形成2-5 ppm的濃度,定期觀察水體水色變化和幼體活力情況;
步驟六、出苗檢測
每日持續觀察,待仔蝦均長至8-12mm的蝦苗開始計算統計,統計方法為隨機在水體中選取某一固定體積區域,涉及的選擇區域體積應超過水體總體積的1/2,利用60目的棉質篩絹根據所選區域面積制成高于水面100mm、直插入底的網箱框住此區域,避免區域外的蝦苗進入、區域內的蝦苗逃逸;透過水族箱透明玻璃一側肉眼觀察計數;
按照公式:出苗率=(蝦苗計數總量*水體總體積/所選區域體積)/無節幼體總數*100%;
平均出苗率=∑每個個體的出苗率/個體總數,注意剔除所有個體中的最高者與最低者后求和、計算個體總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未經山東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698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