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高頻信號提取裝置及測量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60090.2 | 申請日: | 2017-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0555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5 |
| 發明(設計)人: | 譚向宇;王科;馬儀;錢國超;彭晶;劉紅文;何順;丁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12 | 分類號: | G01R31/12;G08C2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沿 沖擊 局部 放電 高頻 信號 提取 裝置 測量 系統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高頻信號提取裝置,其中,腔體一端設置有腔體底面,腔體底面上設置有連通孔;腔體底面在位于腔體外部的一側設置有高頻信號接收部件;高頻信號接收部件位于腔體底面的一側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位于腔體內的一端設置有連接柱,連接桿的外圍設置有絕緣套筒;腔體另一端設置有腔體蓋板,腔體蓋板上設置有連接孔,腔體蓋板在連接孔處設置有電連接頭,電連接頭與連接柱通過香蕉接頭連接。腔體放置在GIS管道的預留窗口中,當進行陡前沿沖擊下GIS局部放電檢測時,高頻信號接收部件接收到初始測量信號,并通過連接桿、連接柱和香蕉接頭傳送至電連接頭,從而實現了對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高頻信號的提取。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力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高頻信號提取裝置及測量系統。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業內形成共識:在特高壓領域,為了檢測設備缺陷,通常會在設備現場交接試驗中進行沖擊耐壓試驗,而在超高壓領域,通常只進行工頻耐壓試驗。然而,隨著近年來超高壓電網的大規模建設和投運,設備在投運前以及運行當中發生事故的概率不斷增加,這說明只對超高壓設備進行工頻耐壓試驗已經不能滿足設備的安全需求。并且,對于超高壓設備,例如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as Insulated Switchgear,簡稱GIS設備),工頻耐壓試驗使用的工頻電壓雖然可以激發并暴露設備缺陷,但是,由于工頻電壓具有持續性,在激發并暴露設備缺陷的同時也會使設備缺陷進一步擴大,對設備造成更大的損傷。
對于GIS設備等超高壓設備,沖擊電壓由于其“一過性”的特點,在激發和暴露缺陷的同時,不會擴大缺陷,并且,對于帶有固定絕緣缺陷的GIS設備,沖擊電壓的波頭時間決定了GIS的擊穿特性,波頭時間越短,發現缺陷的效果反而越好。因此,使用陡前沿沖擊電壓對GIS設備進行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測量能夠有效的發現GIS設備中的局部缺陷。
現有技術中,對于GIS設備的局部放電測量多采用交流電壓或直流電壓作為激勵電壓,在測量手段上多采用超生波法、超高頻法和脈沖電流法,而對于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檢測,由于其波頭時間短,不具有持續性,上述測量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現有技術中的測量手段無法實現對GIS設備在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測量。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高頻信號提取裝置及測量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陡前沿沖擊下局部放電高頻信號提取裝置,包括:腔體;其中:
所述腔體一端設置有腔體底面,所述腔體底面上設置有連通孔;所述腔體底面在位于所述腔體外部的一側設置有高頻信號接收部件,所述高頻信號接收部件與所述腔體底面之間設置有第一絕緣層。
所述高頻信號接收部件位于所述腔體底面的一側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位于所述連通孔內,所述連接桿遠離所述高頻信號接收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腔體內,所述連接桿的直徑小于所述連通孔直徑;所述連接桿位于所述腔體內的一端設置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直徑大于所述連接桿的直徑;所述連接桿的外圍設置有絕緣套筒,所述絕緣套筒在所述腔體內的直徑大于所述連通孔的直徑。
所述腔體另一端設置有腔體蓋板,所述腔體蓋板與所述腔體之間設置有第二絕緣層,所述腔體蓋板上設置有連接孔,所述腔體蓋板在所述連接孔處設置有電連接頭,所述電連接頭與所述連接柱之間設置有香蕉接頭,所述電連接頭與所述連接柱通過所述香蕉接頭連接。
可選地,所述腔體位于所述腔體蓋板一側設置有對接法蘭,所述對接法蘭的對接面上設置有密封槽。
可選地,所述高頻信號接收部件為金屬制成的圓盤結構。
可選地,所述連接桿為螺紋桿,所述連接柱設置有螺紋盲孔,所述連接桿與所述連接柱通過所述螺紋盲孔螺紋連接。
可選地,所述腔體和所述腔體蓋板使用不銹鋼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600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