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軌道交通折返線布置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51902.X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851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折廣兵;張嘉峻;孫春光;江智鵬;楊曉宇;賀捷;韓正學;吳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B1/00 | 分類號: | B61B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東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軌道交通 折返 布置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軌道交通折返線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軌道運輸系統以其相對安全、技術成熟、運量大、速度高、對不良天氣適應性強的特點,廣泛應用于各個城市的交通中。隨著城市軌道客運系統逐漸在許多城市出現,接軌站和車輛段作為城市軌道客運系統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現代交通運輸中,折返能力是軌道線路運輸能力的關鍵環節,中間站、終端站折返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輸能力和效率。實踐中,軌道列車一般是通過交叉渡線構成的折返線進行折返作業。
交叉渡線一般由四副轍叉號碼相同的單開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組成,在需要連續鋪設兩條方向相反的軌道而受地面長度限制時,通常采用這種交叉渡線實現軌道列車的折返。軌道列車進站后,可以直接進站,然后通過交叉渡線從對側軌道出站;或者通過交叉渡線進入對側站臺,然后出站。這種設計不需要太大的施工空間,軌道列車停靠后,可以在單邊站臺實現上下乘客。但是這種交叉渡線也存在一定的弊病,尤其是在需要較高的折返效率時。
實際上,現有技術中的交叉渡線的設置必須要配備菱形道岔,由于使用頻繁,菱形道岔消耗快,維護的人力物力成本都很高,增加了道岔的備品備件。同時菱形道岔是折返線的核心所在,無論是日常維修還是發生故障時進行替換,都會影響到軌道列車的折返運行。此外,現有技術中的交叉渡線折返,多為站前折返形式。這種折返形式只利用單邊站臺進行上下客,單邊閑置,車輛運營折返效率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軌道交通折返線布置結構,其目的在于通過在站臺兩端分別設置一個單渡線,由此解決現有技術中交叉渡線不利于軌道運行的穩定以及單邊站臺車輛運行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軌道交通折返線布置結構,包括軌行區域和軌道正線,其中所述軌道正線鋪設在軌行區域上,包括兩條并行的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之間還設有第一單渡線和第二單渡線,其中所述第一單渡線設于站前,所述第二單渡線設于站后,用于實現列車在站前和/或站后的所述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之間的切換,并可同時用于折返。
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的折返車站包括軌行區域、軌道正線、站臺以及兩條單渡線。軌道正線鋪設在軌行區域上,站臺相對設置在軌道正線兩側。軌道正線實際上包括兩副軌道,即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以保證軌道列車的雙向通行。站臺的兩端布置有設置在兩副軌道之間的兩個單渡線,通過單渡線,可以實現兩副軌道上的列車在運行的時候的雙向切換,即一副軌道上的列車可以通過站前或者站后的單渡線切換到另一副軌道上行駛。此外,由于站臺兩端均設有單渡線,因此一方面兩條單渡線均可以實現折返,兩條單渡線相互作為備用,可以有效提高軌道交通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允許站臺進行兩輛軌道列車同時折返。
這種折返站臺并不限于起點站和終點站,在一些情況下,這種站臺結構也可以設置在軌道交通線路中間。
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個優選,第一單渡線和第二單渡線傾斜方向一致或不一致,即列車在所述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之間的切換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一般來說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上的列車都可以通過單渡線實現折返,其區別僅在于是站前折返還是站后折返。本發明是技術方案中的兩個單渡線,既可以同方向布置,也可以不同方向布置。事實上,單渡線的布置方向,指的是單渡線相對于軌道的布置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列車切換軌道的過程。例如,同一軌道上的列車在分別利用兩個單渡線切換軌道的時候,可以都沿單渡線從左前方進入另一軌道,也可以沿單渡線從右前方進入另一軌道。
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個優選,第一單渡線和第二單渡線平行。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第一單渡線與第二單渡線平行設置。根據不同的需求,其特可以采取不平行的設置,以便于實際的施工和運行。
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個優選,第一單渡線包括第一單開道岔和第二單開道岔,所述第一單開道岔的主線與第一軌道重合,第二單開道岔的主線與第二軌道重合,所述第一單開道岔的側線與第二單開道岔的側線相接,以此方式形成從第一軌道到第二軌道的過渡線。
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個優選,第二單渡線包括第三單開道岔和第四單開道岔,所述第三單開道岔的主線與第一軌道重合,第四單開道岔的主線與第二軌道重合,所述第三單開道岔的側線與第四單開道岔的側線相接,以此方式形成從第一軌道到第二軌道的過渡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190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站點全直達動車組列車
- 下一篇:一種猴車腳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