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膜撕離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08672.1 | 申請日: | 2017-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13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高亞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歐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3/00 | 分類號: | H05K3/00;H05K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智英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鄭玉潔 |
| 地址: | 518101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皮帶輪組 套筒 皮帶 剝膜 薄膜 撕離 環繞 薄膜剝離 薄膜夾 反方向 前端緣 轉動 | ||
一種薄膜撕離結構,包括一上剝膜件,上剝膜件包括一第一上皮帶輪組以及一第二上皮帶輪組,其中,第一、第二上皮帶輪組的兩端分別連接于剝膜機的兩側,第一上皮帶輪組的多個第一皮帶分別環繞多個第一輪的第一套筒及多個第二輪的第二套筒;第二上皮帶輪組的多個第二皮帶分別環繞多個第三輪的第三套筒及多個第四輪的第四套筒。第一上皮帶輪組相鄰第二上皮帶輪組,且第一上皮帶輪組與第二上皮帶輪組以反方向轉動,借以將薄膜夾置于多個第一皮帶及多個第二皮帶之間,使延著薄膜的前端緣將薄膜剝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膜撕離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將薄膜順暢且全面性剝離的結構。
背景技術
在印刷電路板的制造過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都會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別形成光阻層及黏附于光阻層表面的薄膜,在曝光之后,再將薄膜剝離以使光阻層外露,以進行后續的顯影及蝕刻程序。而現有剝膜機剝離薄膜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一前輸送段以輸送上述印刷電路板之類的薄板,使沿著由前朝后的輸送方向移動,薄板通過一阻擋單元的阻擋定位,再通過一組壓花輪在薄膜表面上滾壓之后,即會讓薄板繼續延著一后輸送段向后輸送,并以一組黏輪將前端緣產生皺折的薄膜逐步剝離。
通過上述剝膜機結構,確實可以提升剝離薄膜的效率。但,在實際剝離薄膜的過程中發現,由于基板本身的厚度不大,容易會有彎曲不平的現象,當外徑一致的長直筒形黏輪黏著薄膜時,各個黏著位置的黏著力并不全然相同,且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且脆弱,因此,常無法順暢且全面性的讓薄膜逐漸剝離,而仍舊會有部份的薄膜脆片黏附于光阻層的表面上,并常由于薄膜脆片的面積太小而無法被檢測到,這種現象將會在整個印刷電路板的制造過程中,讓基板面臨報廢的結果。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于現有技術的結構,并改善上述的缺點,發明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發明的產生。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膜撕離結構,能解決現有的剝膜機在薄膜剝離過程中,由于直筒形黏輪黏著薄膜的各個位置黏著力不同,且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且脆弱,無法順暢且全面性的讓薄膜逐漸剝離,而會有部份的薄膜脆片黏附于光阻層表面的問題,而能使薄膜能順暢且全面性的剝離,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良率,并有效避免因再次加工所產生的成本增加或因基板報廢所造成的材料浪費。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所設的薄膜撕離結構供剝離一剝膜機上的薄板薄膜,剝膜機的前端具有前輸送段,供輸送薄板使沿著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輸送方向移動,薄板通過阻擋單元及夾持單元的阻擋定位,再通過一組壓花輪在薄膜表面上滾壓之后,讓薄板繼續延著一后輸送段向后輸送以剝離薄膜,其主要的技術特點在于:薄膜撕離結構位于后輸送段的前端,薄膜撕離結構包括一上剝膜件,上剝膜件包括一第一上皮帶輪組以及一第二上皮帶輪組。其中,第一上皮帶輪組的兩端分別連接于剝膜機的兩側,第一上皮帶輪組包括一第一輪、一第二輪及多個第一皮帶,第一輪具有多個同軸的第一套筒,第二輪具有多個同軸的第二套筒,多個第一皮帶分別環繞多個第一套筒及相對應于多個第一套筒的多個第二套筒;而第二上皮帶輪組的兩端分別連接于剝膜機的兩側,第二上皮帶輪組包括一第三輪、一第四輪及多個第二皮帶,第三輪具有多個同軸的第三套筒,第四輪具有多個同軸的第四套筒,多個第二皮帶分別環繞多個第三套筒及相對應于多個第三套筒的多個第四套筒;第一上皮帶輪組相鄰第二上皮帶輪組,且第一上皮帶輪組與第二上皮帶輪組以反方向轉動,借以將薄膜夾置于多個第一皮帶及多個第二皮帶之間,使延著薄膜的前端緣將薄膜剝離。
實施時,第一套筒的外周緣具有一第一限位部,第二套筒的外周緣具有一第二限位部,第一皮帶環繞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供限位第一皮帶于一固定位置上。其中,第一限位部為環繞于第一套筒外周緣中間段的凸環;第二限位部為環繞于第二套筒外周緣中間段的凸環。
實施時,第三套筒的外周緣具有一第三限位部,第四套筒的外周緣具有一第四限位部,第二皮帶環繞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供限位第二皮帶于一固定位置上。其中,第三限位部為環繞于第三套筒外周緣中間段的凸環;第四限位部為環繞于第四套筒外周緣中間段的凸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歐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歐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086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