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1006.8 | 申請日: | 201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641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31 |
| 發明(設計)人: | 師偉;姜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9C64/10 | 分類號: | B29C64/10;B33Y80/00;B62K19/02;B62K19/18;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51211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毛光軍 |
| 地址: | 610103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構件 側板 插接 上管 頭管 下管 插接式連接 打印 生產過程自動化 插接式結構 產品成品率 技術標準化 自行車車架 產品品質 技術生產 生產技術 質量穩定 車架 標準化 自行車 生產 | ||
1.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車架分為多個結構件,所述結構件包括頭管(1)、插接側板(2)、上管(3)和下管(4);所述頭管(1)、插接側板(2)、上管(3)和下管(4)均設置有插接式結構;
B.利用3D打印技術標準化生產每一個結構件;
C.將上管(3)和下管(4)分別與頭管(1)插接式連接;然后再與插接側板(2)插接式連接;
所述頭管(1)的側壁上設置有插接凸塊一(5)、插接槽一(9)和插接槽二(12),所述插接凸塊一(5)沿頭管(1)的軸向設置,所述插接槽一(9)和插接槽二(12)平行設置,插接槽一(9)和插接槽二(12)均設置有兩個,兩插接槽一(9)分別設置在兩不相鄰的頭管(1)側壁上,兩插接槽二(12)分別設置在兩不相鄰的頭管(1)側壁上;插接槽一(9)和插接槽二(12)均與插接凸塊一(5)在空間上互相垂直;
所述插接側板(2)為U型結構,插接側板(2)兩內壁上均設置有插接凸塊二(8)和插接凸塊三(11),所述插接凸塊二(8)和插接凸塊三(11)平行設置,插接凸塊二(8)和插接凸塊三(11)均設置有兩個,兩插接凸塊二(8)分別設置在兩不相鄰的插接側板(2)側壁上,兩插接凸塊三(11)分別設置在兩不相鄰的插接側板(2)側壁上;
所述上管(3)上設置有插接槽三(6)和插接槽四(10),所述插接槽三(6)設置于上管(3)的端部,插接槽四(10)有兩個,分別設置在上管(3)的兩側壁上,插接槽三(6)與插接槽四(10)在空間上互相垂直;
所述下管(4)上設置有插接槽五(7)和插接槽六(13),所述插接槽五(7)設置于下管(4)的端部,插接槽六(13)有兩個,分別設置在下管(4)的兩側壁上,插接槽五(7)與插接槽六(13)在空間上互相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的步驟為:
a.將頭管(1)上的插接凸塊一(5)的上端插入上管(3)上的插接槽三(6)中;
b.將頭管(1)上的插接凸塊一(5)的下端插入下管(4)上的插接槽五(7)中;
c.將插接側板(2)上的插接凸塊二(8)依次插入頭管(1)上的插接槽一(9)和上管(3)上的插接槽四(10)中;將插接側板(2)上的插接凸塊三(11)依次插入頭管(1)上的插接槽二(12)和下管(4)上的插接槽六(13)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塊一(5)的長度等于插接槽三(6)的長度與插接槽五(7)的長度之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塊二(8)的長度等于插接槽一(9)的長度與插接槽四(10)的長度之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塊三(11)的長度等于插接槽二(12)的長度與插接槽六(13)的長度之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塊一(5)、插接凸塊二(8)、插接凸塊三(11)、插接槽一(9)、插接槽二(8)、插接槽三(6)、插接槽四(10)、插接槽五(7)和插接槽六(13)的橫截面的大小均為大小相等的梯形。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結構件在插接前,先在插接凸塊和插接槽的表面涂抹樹脂膠,再進行插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自行車車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件為碳纖維材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未經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100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