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玻璃升降系統引導線的生成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15064.1 | 申請日: | 2017-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848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運東;蔣榮華;李正其;陳麗麗;張曉宇;孫飛;陳黨;羊兆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30/15;B60J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玻璃 升降 系統 引導 生成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玻璃升降系統引導線的生成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基于包含車窗玻璃的玻璃大面對應的模型,在所述車窗玻璃的右下方選取一個切點;從所述車窗玻璃的右側豎邊上選取兩個初始映射點;將所述兩個初始映射點映射到通過所述切點且和所述玻璃大面相切的輔助平面上,得到兩個目標映射點;生成經過所述兩個目標映射點的直線;將所述直線映射到所述玻璃大面上,得到一條經過所述兩個初始映射點且跨越所述車窗玻璃運動區域的曲線;所述曲線為所述玻璃升降系統引導線。本申請能夠適用于不同樣式的車窗玻璃面,且引導線的生成效率較高。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汽車車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玻璃升降系統引導線的生成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轎車設計以流線型設計為主要趨勢,追求以曲為美,曲線、曲面的設計因素在新車型設計中被廣泛采用,因此,車窗玻璃外形越來越多的設計為雙曲率曲面。如圖1所示的玻璃大面示意圖,首先塑造車窗玻璃的油泥造型,再根據油泥造型的外形數據得到玻璃大面,較常見的車窗面為圓桶面和圓環面,尤以圓桶面居多,此外,有些汽車造型設計對車窗玻璃升降傾角提出一定要求,希望這個傾角越大越好,比如,前門車窗玻璃升降傾角以9~13°居多。
車窗升降是指通過玻璃升降器驅動車窗玻璃在預定軌道內(即窗框導軌)運行,窗框內裝有導槽密封條。在汽車設計中,對車窗玻璃、窗框、導槽、玻璃升降器導軌的設計中,需要根據同一引導線來保證車窗玻璃的流暢運行,避免它們相互之間因弧度不匹配而出現車窗玻璃運行過程的卡滯情況。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引導線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一根線,其代表的是車窗玻璃的運行軌跡。
車窗升降引導線設計是車門系統設計的一個關鍵輸入,設計引導線時,除了需要使車窗玻璃滿足造型要求外,還需要考慮車窗玻璃的運動校核偏差要求,通常要求車窗玻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Y向運動偏差和X向運動偏差均小于0.5mm,有的要求Y向運動偏差小于0.25mm,其中,X向是指水平方向,Y向是指垂直玻璃面的方向,而垂直X向與Y向的即為Z向。
現有技術中,為滿足運動偏差要求,通過點累積法生成引導線,參見圖2A-2C所示的引導線生成過程示意圖,其過程如下:
首先,在玻璃大面中修剪出車窗玻璃的大概形狀后,取車窗玻璃右側豎邊(又稱玻璃B柱)的上端點A(如圖2A),按照車窗玻璃的運動軌跡,將車窗玻璃整體進行旋轉運動,直至點A向下運動到終點位置,該位置又稱為下止位點B(如圖2C);計算點A運動到點B繞X軸旋轉的角度α、以及點A運動到點B繞Y軸旋轉的角度β,并計算兩個旋轉運動之間的Pitch值P=β/α;
然后,以適當的角度α為步長,如取α=0.25°,將點A以一個0.25°的步長角度繞X軸轉動得到A’(如圖2A),然后將點A’繞Y軸轉動0.25P的角度得到點A1(如圖2B);再將點A1以一個0.25°的步長角度繞X軸轉動得到A1’,然后將A1’繞Y軸轉動0.25P的角度得到A2;按以上做法得到足夠多的點,即A,A1,A2,···,An;
最后,將點A,A1,A2,···,An連成光順的樣條Spline曲線,并將其法向投影到造型提供的桶面上,即得到所需要的引導線。
但是,以上做法只適用于圓柱面和圓桶面造型的玻璃面,對圓環面不適用,且該方法精度不高,此外,想要制作出滿足運動偏差要求的引導線還需要反復調整車窗玻璃的運動傾角,導致引導線的生成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玻璃升降系統引導線的生成方法及裝置,能夠適用于不同樣式的車窗玻璃面,且引導線的生成效率較高。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玻璃升降系統引導線的生成方法,包括:
基于包含車窗玻璃的玻璃大面對應的模型,在所述車窗玻璃的右下方選取一個切點;
從所述車窗玻璃的右側豎邊上選取兩個初始映射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150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