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及其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69301.8 | 申請日: | 2017-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47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哲宇;郭延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朱如松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棘胸蛙親蛙 生態 養殖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包括預備親蛙池、親蛙池及聲音播放裝置,所述親蛙池的上方設置有遮光網罩,所述親蛙池的外側加裝隔音板,所述聲音播放裝置安裝在親蛙池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聲音播放裝置為防水聲音播放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聲音播放裝置安裝在親蛙池的中間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備親蛙池的規格為:面積為5㎡-8㎡,池高1.0m-1.2m,池體底部傾斜度為10°-15°,池內斜面最低處水深保持在10cm-15cm,水溫保持在20℃-2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蛙池規格為:面積10㎡-20㎡為宜,池高1.0m,池體底部傾斜度為12°-18°,池內斜面最低處水深保持在20cm-30cm,并保持占總面積1/2至2/3的干露區,水溫保持在20℃-2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蛙池中設置鵝卵石及石穴作為隱蔽物、親蛙池中水栽水菖蒲。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蛙池保持光線陰暗。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蛙池保持微流水,流量小于5立方米/秒。
9.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消毒:放養前用漂白粉對預備親蛙池及親蛙池進行消毒,親蛙入池前消毒可用3%~4%食鹽水溶液或10mg/L~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5min~20min;新建的預備親蛙池及親蛙池需用水浸泡一個月以上,用消毒水對預備親蛙池及親蛙池以及室內進行消毒,一個星期之后將養殖池徹底沖洗干凈,方可投入使用;
2)預備親蛙的飼養:從同一時期的按照傳統方法培育的幼蛙中選擇生長速度較快體格較為健壯的幼蛙4-6只/池,放入專門的預備親蛙池中進行培養,池中放養密度為15-25只/m2。每天定時定量進行投喂食物,投喂量為該幼蛙體重的5%-7%,每天投喂2-3次,可酌情增減;
3)親蛙的飼養:當進入繁殖季節,從上述預備親蛙池中選取相對符合親蛙標準的,并且達到性成熟的成蛙,以雌雄比為1:1放養于親蛙池中直到繁殖期,控制上述成蛙放養密度為雌雄蛙各3-4只/m2,每天定時定量進行投喂食物,投喂量為該幼蛙體重的4%-5%,可酌情增減;親蛙池的外側加裝隔音板,并采用遮光網罩遮光;
4)促進交配:親蛙交配前,雄蛙會發出“呱呱”的聲音,雌蛙會發出“卡”的聲音,繁殖期時,將親蛙池中的聲音播放器打開,播放親蛙交配時所需要的聲音,并控制在一定分貝內,所述分貝為10-15分貝;
5)日常操作:每天巡池檢查設施、水質及攝食等;蛙池加蓋防護網,進、出水口加過濾設施,養殖尾水的排放應符合SC/T9101的要求;每10d~15d進行一次常規消毒,發現水霉、紅腿、爛皮等患病個體,及時隔離并治療;死亡個體隨時撈除,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棘胸蛙親蛙生態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所述親蛙標準是指個體較大、身體健壯、皮膚光滑、發育良好、無殘疾破損等現象,并且達到性成熟,雄蛙要求健壯、善跳、皮光腿粗;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6930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傳送帶快速拆裝機構
- 下一篇:一種智能提升分裝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