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應用程序流量分布式分析的主機實時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49904.1 | 申請日: | 201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66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潘培龍;羅軍舟;凌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許小莉 |
| 地址: | 21118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應用程序 流量 分布式 分析 主機 實時 識別 方法 | ||
1.一種基于應用程序流量分布式分析的主機實時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分布式計算平臺Storm從分布式消息隊列中讀取流量報文,完成對流量報文的分析與處理,并抽取特征數據將其存入分布式數據庫,然后通過組合設備的特征數據生成設備指紋,并基于Spark Streaming技術完成對設備指紋的分類,實現對主機的實時識別,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分布式流量報文分析與處理;
S2,設備指紋的生成;
S3,主機的實時識別;
所述步驟S1的具體過程包括:
S101,從數據源中讀取流量報文,并以元組的形式源源不斷地傳遞至分布式報文分析與處理框架內部;
S102,對流量報文頭部進行解析,記錄報文的時間戳、MAC地址、IP地址、傳輸層協議類型、端口號、有效載荷長度及其偏移值,并過濾無關協議的報文;
S103,對流量報文進行深度包檢測,并識別其應用協議類型;
S104,對流量報文進行應用程序識別;
所述步驟S103,對流量報文進行深度包檢測,深度包檢測包含規則匹配引擎和協議識別規則兩部分:規則匹配引擎是在Snort的核心組件規則匹配引擎的基礎之上,加入多線程支持,設計與封裝API接口并最終完成與分布式計算平臺的銜接;協議識別規則的編寫則是在參考協議文檔的基礎之上,提取并總結典型協議的特征信息,參考Snort異常檢測規則的編寫規范,最終編寫完成協議的識別規則;
所述步驟S104,對流量報文進行應用程序識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協議本身即可標識軟件,通過對應用協議的識別即可識別應用程序;第二類,大量軟件共用一種應用層傳輸協議,通過對應用協議字段值的匹配更進一步地去識別應用程序,在完成了應用程序的識別之后,抽取設備特征數據并存入數據庫中,所述的設備特征數據包括軟件名稱、軟件版本號、操作系統類型、設備類型、用戶ID以及用戶名,為實現應用程序識別的功能,設計了兩種數據結構及應用程序識別算法,而在擴展性方面,通過配置文件和動態鏈接庫可以實現對新的應用程序的識別;
所述步驟S2,設備指紋的生成是以小時為單位對特征數據集進行劃分,組合軟件名稱、軟件版本號、操作系統類型生成設備指紋,設備指紋即為:操作系統、軟件1、軟件1+版本1,…的n元組,針對設備指紋的取值,具體包含布爾型設備指紋和數值型設備指紋兩大類;在生成數值型設備指紋時,需要設定一個計數間隔INTERVAL,在同一個計數間隔內的多次訪問只記一次;
所述步驟S3,在第一個時間階段,針對每個主機,利用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對步驟S2處理過后的設備指紋數據集進行機器學習,生成設備指紋的識別模型,而在第二個時間階段,利用生成的預測模型對步驟S2處理過后的設備指紋進行預測,實時地識別主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990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鐵氧體磁芯側向壓制裝置
- 下一篇:一種小型磁鋼的下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