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03497.0 | 申請日: | 2017-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21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林建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潭縣建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04 | 分類號: | B60R1/04;B60R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化 智能 汽車 后視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后視鏡,尤其涉及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
背景技術
后視鏡是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座位上直接獲取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為了駕駛員操作方便,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國均規定了汽車上必須安裝后視鏡,且所有后視鏡都必須能調整方向。
車內后視鏡是為不用太大地變換駕駛中向前的視線即可確認后方情景的鏡子。現有的智能車內后視鏡只是簡單在鏡體的前端增加汽車導航模塊,使得后視鏡具有的視頻導航的功能;然而,在駕駛員實際駕車的過程中需要頻繁的調節后視鏡的左右偏轉角度和前后的傾角,方便觀察到車內和車外的情況,這些操作都需要駕駛員舉起手來慢慢的調整,一些較大型的車輛在調整后視鏡時甚至是需要駕駛員站起身來操作,這個過程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非常的危險,極大的影響到了人們的駕車安全;此外,傳統的車內后視鏡都不具備會車警示來車的功能,尤其是在夜間,會車時忘記切換遠近光燈成為夜間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包括鏡體、支撐桿和固定吸盤,所述支撐桿的下端通過第一萬向轉動球鉸支座與鏡體的背部連接,所述鏡體的背面還設有兩個LED警示燈,所述支撐桿的上端通過連接桿與連接;所述連接桿的上端固定有兩個第二萬向轉動球鉸支座,且兩個第二萬向轉動球鉸支座上分別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和第二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和第二電動伸縮桿的另一端分別與設置在鏡體上端的兩個第三萬向轉動球鉸支座連接,且兩個第三萬向轉動球鉸支座分別靠近鏡體的兩端邊緣設置;所述連接桿的下端固定有傳感器安裝座,所述傳感器安裝座的前端設有光線傳感器,所述光線傳感器的輸出端與設置在汽車中控臺上的MCU控制器的第一輸入端電性連接,汽車中控臺上還設有體感設備,所述體感設備的前端設有紅外攝像機、紅外投影機和RGB攝像機,且紅外攝像機、紅外投影機和RGB攝像機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體感設備的三個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體感設備的輸出端與MCU控制器的第二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MCU控制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輸出端分別與第一電動伸縮桿、第二電動伸縮桿和兩個LED警示燈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LED警示燈包括一個呈球面狀鋁基板,所述鋁基板的表面均布有若干個發紅光的LED發光芯片。
優選的,所述體感設備的內部設有用于捕捉用戶的手勢Kinect 體感器。
優選的,所述體感設備的前端還設有紅外傳感器和LED補光燈,所述紅外傳感器的輸出端與MCU控制器的第三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與MCU控制器的第四輸出端與LED補光燈電性連接。
本發明中,將體感設備引入到車內后視鏡的調整操作中,駕駛員在行車的過程中,通過簡單的手勢即可控制后視鏡的左右偏轉以及前后傾角的調整,這個過程不僅快捷高效,而且有效的提高了駕車的安全性,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此外,通過設置的光線傳感器來檢測夜間會車時的強光,并通過閃爍紅色的LED警示燈來提醒來車減速行駛,并及時的切換近光燈,保證用戶夜間行車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模塊化智能汽車內后視鏡的工作原理框圖。
圖中:1鏡體、2支撐桿、3第一萬向轉動球鉸支座、4 LED警示燈、5連接桿、6第一電動伸縮桿、7第二電動伸縮桿、8第二萬向轉動球鉸支座、9傳感器安裝座、10光線傳感器、11第三萬向轉動球鉸支座、12 MCU控制器、13體感設備、14紅外攝像機、15紅外投影機、16 RGB攝像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潭縣建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平潭縣建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034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