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植草六角形磚生態梯田埂的修筑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2212.1 | 申請日: | 201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014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明(設計)人: | 高鵬;孫鑒妮;王榮嘉;陳赫男;張瑞;劉洋;李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2 | 分類號: | E02D29/02;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譽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 地址: | 271018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植 六角形 生態 梯田 修筑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于農業工程領域,提供了一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特別提供了一種植草六角形磚生態梯田埂的修筑方法,是指在土埂梯田的埂坡上,以空心六角形磚為材料,通過清基、鋪設基底支撐板、砌筑六角形磚、鋪設壓頂蓋板、覆土、植草等步驟,形成一種六角形磚與植物網絡鑲嵌結構的生態梯田埂,采用這種梯田埂與普通的土埂或石埂相比,具有總體費用低廉、施工較為簡便、安全與穩定性強、使用壽命長、生態防護與景觀效果好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工程領域,提供了一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特別提供了一種植草六角形磚生態梯田埂的修筑方法。
背景技術
在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今天,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問題倍受關注。水土保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土保持工程集生態效應、景觀效應、經濟效應和安全效應于一體已是一個必然趨勢。梯田是指在坡地上沿等高線修成階臺式或坡式斷面的田地,是山區丘陵區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建設基本農田的有效措施,其蓄水、保土、增產作用效果較為顯著。目前,根據建筑梯田埂材料不同,分為土埂梯田、石埂梯田和植物田埂梯田,尤其是以土埂或石埂梯田較多,這種梯田的田埂存在著如下突出問題:一是土埂和石埂梯田不僅是在修筑過程中容易產生水土流失,而且在暴雨條件下,土埂梯田田埂容易發生沖蝕、出現缺口、穿洞等損壞現象;石埂梯田易發生坍塌、產生次生災害,不但影響梯田的穩產增產,而且危及坡下居民的生產生活安全。二是土埂和石埂耐久性和穩定性相對較低,二者需要日后的維護費用較高,導致梯田修筑運行的總體費用增加,部分梯田在運行中因維修不及時而出現新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作用大大降低。三是土埂和石埂梯田缺乏生態景觀效果,尤其是石埂梯田不僅維護困難,而且與原地貌不相適應。因此,探討新的梯田埂修筑方法十分必要。
六角形磚是由混凝土澆筑而成的一種空心砌筑材料,具有抗沖蝕且中間空心處可植草的特點。它是一種新型材料結構,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交通、水利、市政、園林等工程的防護中,例如公路路邊兩旁人行道鋪設、高速公路兩側坡面的護坡等。但是,將六角形磚結構與植草(或栽植灌木)技術相集成應用于梯田埂修筑中——植草六角形磚生態梯田埂,目前在國內外尚未見較為系統的修筑理論和實踐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諸多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草六角形磚生態梯田埂的修筑方法,是指在土埂梯田的埂坡上,以空心六角形磚為材料,通過清基、鋪設基底支撐板、砌筑六角形磚、鋪設壓頂蓋板、覆土、植草等步驟,形成一種六角形磚與植物網絡鑲嵌結構的生態梯田埂,采用這種梯田埂與普通的土埂或石埂相比,具有總體費用低廉、施工較為簡便、安全與穩定性強、使用壽命長、生態防護與景觀效果好等特點。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植草六角形磚生態梯田埂,由六角形磚、基底支撐板、壓頂蓋板、土料和草本植物組成,具體結構是:在土埂梯田的埂坡上,通過清基后在埂坡底部鋪設基底支撐板、然后在支撐板上砌筑空心六角形磚、然后鋪設壓頂蓋板、然后通過覆土、植草等步驟,形成一種六角形磚與植物網絡鑲嵌結構的生態梯田埂。該梯田埂設計是以水土保持學和生態景觀學為基礎,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梯田埂設計理念。
其具體材料選取如下:
(1)六角形磚
選擇質地堅硬、新鮮、完整的六角形磚:六角形磚型號 220mm×170mm×80mm,密度達到3.0kg/m3以上,飽和極限抗壓強度30MPa 以上即可,選取時應盡可能減少使用有破損或薄邊的磚,六角形磚供應經施工監理確認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方可選用;
(2)基底支撐板和壓頂蓋板
采用混凝土澆筑的基底支撐板和壓頂蓋板,二者的尺寸規格均為長度 1.5m、寬度0.1m、厚度0.02m;且基底支撐板上表面和壓頂蓋板下表面上設置有與六角形磚形狀對應的溝槽,且溝槽為傾斜設置,傾斜角度為60-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未經山東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22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