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理療功效評估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49356.5 | 申請日: | 2017-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238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孔平;黃鋼;侯麗英;姚旭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健康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26 | 分類號: | A61B5/026;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理療 血流灌注 散斑圖像 變化曲線 功效評估 成像技術 散斑 評估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理療功效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獲取患者理療部位的散斑圖像;步驟二:獲取散斑圖像的散斑圖像對比度;步驟三:根據散斑圖像對比度獲取理療前的血流灌注度和理療過程中的血流灌注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步驟四:對理療前的血流灌注度和理療過程中的血流灌注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進行對比。該方法采用散斑血流灌注度成像技術,通過該方法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理療部位的血流灌注度進而能夠對理療效果進行評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理療功效評估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基于散斑血流灌注成像(Speckle Perfusion Imaging,SPI)的理療功效評估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針灸、火罐、艾灸、推拿等中醫理療法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和認可,迫切需要給出一種量化評估的手段,以適應現代科學醫療技術的要求,另一方面,中醫理療法開始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但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人很可能搞錯穴位,因此亟需一種理療功效評估方法,以幫助普通人確定其是否達到了理療的目的。中醫經絡理論是中醫理療方法的理論基礎,臨床和實驗發現皮膚微循環和中醫經絡的氣血理療密切相關,皮膚微循環直接參與組織、細胞的物質、信息、能量等的傳遞,這種生理作用與經絡理論認為的通經絡、行氣血極為相似。因此,通過檢測人體經絡的微循環特性,可以有效地發現同一經絡上穴位點的氣血變化,從而對理療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
早在20世紀九十年代,穆祥等使用激光多普勒技術研究經絡對微循環的影響(“經線區皮內微血管網絡自律運動有序性的研究”,《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年,張棟等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儀在微循環與經穴的關系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儀探討針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中國針灸》),激光多普勒逐漸成為研究針灸與微循環的主要技術。然而,由于激光多普勒測量技術對震動較敏感,而理療過程耗時較長,人不可能保持靜止不動,因此不適合長作為一種理療功效的評估方法。
散斑血流灌注成像技術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種皮膚微循環檢測方法,國際上,Mirdell等將SPI技術用于監測兒童燙傷傷口恢復過程中血流灌注的差異,發現此差異直接與傷口的痊愈時間相關(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in scalds in children andits relation to duration of wound healing:A study using laser specklecontrast imaging,《Burns》),Naoki等利用SPI技術發現青光眼患者的神經乳頭周圍的大血管區域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Large vessel area of the optic nerve head,measuredwith laser speckle flowgraphy,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eyes withpreperimetric glaucoma,《Clin Exp Ophthalmol》)。楊李健等使用SPI技術研究針灸對穴區皮內微血管舒縮振幅的影響,從微循環角度初步研究了針灸的循經傳導效應(“針灸對穴區皮內微血管舒縮振幅的影響”,《微循環雜志》)。但是,目前將散斑血流灌注成像技術運用于理療功效的評估還沒有任何的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理療功效評估方法,用于將散斑血流灌注成像技術運用于理療功效的評估中以更加準確地評估理療效果。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理療功效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獲取患者理療部位的散斑圖像;
步驟二:獲取散斑圖像的散斑圖像對比度;
步驟三:根據散斑圖像對比度獲取理療前的血流灌注度和理療過程中的血流灌注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步驟四:對理療前的血流灌注度和理療過程中的血流灌注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進行對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健康醫學院,未經上海健康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935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