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牙科治療儀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02530.0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62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仁煥;李東潤;白昇基;成佶奐;崔仁禎;安勉奐 | 申請(專利權)人: | 白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C5/20 | 分類號: | A61C5/20;A61C19/06;A61C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鄭青松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牙科 治療 儀器 | ||
1.一種牙科治療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單個連接元件,其包括中空圓筒形狀的連接蓋和連接支架,并可被治療師把持;
第一和第二尖端元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尖端元件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狀,并能夠在所述連接元件的兩側更換;
結合元件,相互選擇性地將所述第一和第二尖端元件中的一個或者同時多個結合于所述單個連接元件,及
O環,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尖端元件與所述連接元件之間,使所述第一、第二尖端元件與連接元件之間密封,且
所述連接支架包括:
第一長度槽,其從所述連接支架的一端沿連接支架的長度方向形成;
第一圓周槽,其從所述第一長度槽沿所述連接支架的第一圓周方向延伸;
第二長度槽,其從所述連接支架的另一端沿所述連接支架的長度方向形成;
第二圓周槽,其從所述第二長度槽沿與所述連接支架的第一圓周方向不同的連接支架的第二圓周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長度槽、第一圓周槽、第二長度槽以及第二圓周槽各自分別設置成從所述連接支架的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穿過所述連接支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尖端元件包括第一尖端蓋以及設置在所述尖端蓋內部的第一尖端支架;所述第二尖端元件包括第二尖端蓋以及設置在所述尖端蓋內部的第二尖端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塊以及第一結合端,所述第一結合端由沿長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外周面的圓筒形狀形成,所述第一尖端固定塊的直徑分別比所述第一尖端支架以及第一結合端大;所述第二尖端支架包括第二固定塊以及第二結合端,所述第二結合端由沿長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外周面的圓筒形狀形成,所述第二尖端固定塊的直徑分別比所述第二尖端支架以及第二結合端大,
所述第一尖端支架還包括從所述第一外周面向垂直于長度方向的半徑方向凸出的第一結合凸起;所述第二尖端支架還包括從所述第二外周面向垂直于長度方向的半徑方向凸出的第二結合凸起,
所述第一結合凸起沿所述第一長度槽插入,并沿所述第一圓周方向旋轉而與所述第一圓周槽結合;所述第二結合凸起沿所述第二長度槽插入,并沿所述第二圓周方向旋轉而與所述第二圓周槽結合,
所述連接支架、所述第一尖端支架的第一尖端固定塊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尖端支架的第二尖端固定塊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連接蓋內部,所述第一尖端元件的所述第一尖端蓋和所述連接蓋具有相同的外徑,并連接于所述連接元件的一側,所述第二尖端元件和連接蓋具有相同的外徑,并連接于所述連接元件的另一側。
2.一種牙科治療儀器,包括:
單個連接元件,其包括中空圓筒形狀的連接蓋和連接支架,并可被治療師把持;
第一及第二尖端元件,分別配置有相互不同形狀的尖端,并結合于所述連接元件的兩端;
結合元件,將所述第一和第二尖端元件中的一個或同時多個結合在所述單個連接元件,及
O環,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尖端元件與所述連接元件之間,使所述第一、第二尖端元件與連接元件之間密封,且
所述連接支架包括:
第一長度槽,其從所述連接支架的一端沿連接支架的長度方向形成;
第一圓周槽,其從所述第一長度槽沿所述連接支架的第一圓周方向延伸;
第二長度槽,其從所述連接支架的另一端沿所述連接支架的長度方向形成;
第二圓周槽,其從所述第二長度槽沿與所述連接支架的第一圓周方向不同的連接支架的第二圓周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長度槽和第一圓周槽相互以字形狀連接,所述第二長度槽和第二圓周槽相互以字形狀連接,
所述第一長度槽、第一圓周槽、第二長度槽以及第二圓周槽各自分別設置成從所述連接支架的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穿過所述連接支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尖端元件包括第一尖端蓋以及設置在所述尖端蓋內部的第一尖端支架;所述第二尖端元件包括第二尖端蓋以及設置在所述尖端蓋內部的第二尖端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支架包括第一固定塊以及第一結合端,所述第一結合端由沿長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外周面的圓筒形狀形成,所述第一尖端固定塊的直徑分別比所述第一尖端支架以及第一結合端大;所述第二尖端支架包括第二固定塊以及第二結合端,所述第二結合端由沿長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外周面的圓筒形狀形成,所述第二尖端固定塊的直徑分別比所述第二尖端支架以及第二結合端大,
所述第一尖端支架還包括從所述第一外周面向垂直于長度方向的半徑方向凸出的第一結合凸起;所述第二尖端支架還包括從所述第二外周面向垂直于長度方向的半徑方向凸出的第二結合凸起,
所述第一結合凸起沿所述第一長度槽插入,并沿所述第一圓周方向旋轉而與所述第一圓周槽結合;所述第二結合凸起沿所述第二長度槽插入,并沿所述第二圓周方向旋轉而與所述第二圓周槽結合,
所述連接支架、所述第一尖端支架的第一尖端固定塊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尖端支架的第二尖端固定塊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連接蓋內部,所述第一尖端元件的所述第一尖端蓋和所述連接蓋具有相同的外徑,并連接于所述連接元件的一側,所述第二尖端元件和連接蓋具有相同的外徑,并連接于所述連接元件的另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白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白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253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