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建造棗林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09862.4 | 申請日: | 2017-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37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5 |
| 發明(設計)人: | 汪星;汪有科;馬建鵬;付國鵬;韓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劉震 |
| 地址: | 7121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建造 棗林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屬于棗林建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快速建造棗林 的方法。
背景技術
棗林是中國栽培歷史悠久的特有林種。傳統的棗林建造方式一般 是用培育幼苗后再用幼苗栽植造林,棗樹幼苗培育有兩種方法,一是 用大棗樹附近的根系產生出來的小苗,也稱為根糵苗造林即可,二是 在苗圃地先用酸棗播種作為砧木,然后在砧木上嫁接大棗品種形成小 苗,用嫁接苗造林。前一種方式存在苗木品種不好選擇、苗木大小和 數量不易控制的問題,第二種存在培育苗木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同 時,上面兩種方式都需要將苗木從田間移植到造林地栽植的過程,這 個過程中往往出現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問題,因為成活率和保存率 不能一次達到100%,所以常常需要一次以上的補栽棗樹,從育苗到 完成棗林建造需要4-5年時間才可以完成一塊棗林建造。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快速建造棗林的方法,本發明所 述方法直接在選擇的造林地進行酸棗仁種植,第二年在田間的酸棗苗 上嫁接棗品種成林,實現2-3年棗樹成林結果的效果。該方法改變了 國內外棗林建造的傳統方法。本發明在多年試驗造林基礎上提出,主 要適用于半干旱的黃土丘陵無灌溉條件下的棗林建造或有灌溉條件 的干旱區棗林建造。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快速建造棗林的方法,所述方法直接在選擇的造林地進行酸 棗仁種植,第二年在田間的酸棗苗上嫁接棗品種成林,以實現嫁接當 年結果獲得產量或者嫁接第二年結果獲得產量。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酸棗仁種植:選擇符合播種要求的酸棗仁、對造林地施肥、 確定酸棗仁播種密度并進行挖穴或者開溝播種,以及進行出苗后幼苗 管理,獲得健壯酸棗幼苗;
(2)嫁接棗品種:在酸棗播種的次年5月初,將待嫁接的紅棗 品種接穗嫁接在酸棗幼苗上;如果要求嫁接的當年結果獲得產量,對 嫁接后的每個紅棗接穗保留一個狀芽,去除多余新芽,所留一個芽形 成的棗頭可以保留2-3個側枝,然后根據培育結果預期確定長度,要 求嫁接當年結果的棗頭在達到30cm時進行去棗頭處理,直至結果成 熟,第三年開始進入常規的樹形及田間管理;如果要求嫁接的第二年 結果獲得產量,則在嫁接當年以培育樹形為主,根據所需要的樹形進 行主枝和二次枝條的保留,不需要限制棗頭長度,到第三年直接進行 二次枝長度控制,進行常規管理即可進入正常結果期。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酸棗仁的選擇具體為:選擇顆粒飽 滿,上年成熟的野生酸棗仁,或者前年保持良好的酸棗仁,在室內做 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80%以上。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對造林地施肥具體為:根據造林地 土壤肥力測定對造林地進行施肥以保證酸棗出苗后有足夠的肥力支 撐其健康生長。
進一步地,對造林地的施肥量控制在:每畝造林地使用純羊糞 500-600kg,二胺5-10kg,深翻土壤20-30cm。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確定酸棗仁播種密度進行挖穴穴播 或者開溝溝播,
穴播具體為:根據建造棗林密度制定播種密度,控制株距為2m, 行距為3m;按照確定的播種密度進行挖穴,控制穴深度6-10cm,穴 口徑20-30cm;在每個穴內中心位置點播2粒酸棗仁,在酸棗仁上方 覆蓋土壤以使酸棗仁處在距離土壤表面2-3cm深度處,埋壓酸棗仁的 土壤要踩實;
溝播具體為:溝播適用于追求嫁接當年產量采取的高密度播種, 溝播的播種株距20-30cm,行距50cm,每個播種處點播2粒酸棗仁, 在酸棗仁上方覆蓋土壤以使酸棗仁處在距離土壤表面2-3cm深度處, 埋壓酸棗仁的土壤要踩實;溝播和穴播播種后進行覆蓋薄膜:按照行 將已經播種的穴上面鋪設80-100cm寬的薄膜,在薄膜兩側開淺溝用 土埋壓防止薄膜被風吹損并起到保墑作用;如果遇到降雨,每個穴上 面出現積雨,此時用大約3mm粗的細棍扎孔使得積雨流入穴中增加 穴內土壤濕度,促進酸棗仁發芽。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出苗后幼苗管理具體為:播種15天 后開始觀察酸棗仁發芽情況,待酸棗幼苗長高接近薄膜時,每穴或者 溝播的每個播種處只留一個健壯幼苗,并將所保留的幼苗從上面的薄 膜孔放出,用附近的土壤再將幼苗周圍的薄膜壓至穴或溝的底部,從 而形成由薄膜覆蓋的穴或溝;
等到出膜的幼苗生長高度達30-40cm時將幼苗頂部剪去,以促進 幼苗主莖的粗生長。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經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98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共模差模電感功能的電感裝置
- 下一篇:一種正毛橘紅的高產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