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甘蔗去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63027.5 | 申請日: | 2016-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276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保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保 |
| 主分類號: | A23N7/00 | 分類號: | A23N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 地址: | 4636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甘蔗 去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效甘蔗去皮機。
背景技術
冬季和春季是銷售甘蔗的旺季,銷售時通常需要幫助顧客去皮,一般都是采用專用的削皮刀,采用手工的方式削皮。但是,對于甘蔗銷售大戶以及商場來說,每天的銷售量很大,顧客經常需要排隊等候削皮,即使增加人手,常常也無法滿足顧客的需要,仍需要長時間等待。這就使得顧客購買甘蔗等候削皮時間很長,耽誤顧客時間,影響顧客心情,也影響商場的形象和正常秩序。對于負責削皮的工作人員,每人每小時可削皮5~7根,一天不停地工作10小時也就50~70根,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人員長時間工作會非常疲憊,工作效率也會逐漸降低。
現在也有一些商家通過購買小型的甘蔗去皮機來代替人工削皮,但是現有的小型甘蔗削皮機存在削皮不干凈,削皮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高效甘蔗去皮機,結構簡單合理,操作簡單方便且能有效干凈地削皮,提高甘蔗去皮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人工成本。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高效甘蔗去皮機,包括矩形機架,矩形機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動力輸出輪,所述矩形機架上從一端到另外一端依次固定連接有進給裝置和削皮裝置。
其中進給裝置由多組轉動機構沿著甘蔗的進給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鄰的兩個轉動機構之間設有間距;轉動機構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轉動軸、設置在轉動軸中間的轉動輪、以及設置在轉動軸一端端部的傳動輪,所述轉動軸與矩形機架轉動連接,上方的轉動軸上的轉動輪與下方的轉動軸上的轉動輪相對設置,且上方的轉動輪和下方的轉動輪之間留有可供甘蔗通過的進給通道,電機上的動力輸出輪與轉動軸上的傳動輪通過傳動帶傳動連接。
所述削皮裝置包括進料管道,進料管道的兩端端部與矩形機架固定連接,沿進料管道的延伸方向設有多個出皮口,且每兩個出皮口之間均設有角度,每個出皮口處均設有削刀結構,削刀結構包括兩根并排設置的導桿,兩根導桿位于進料管道的兩側,每根導桿的中間均套設有兩個移動滑塊,且同一根導桿上的兩個移動滑塊分別位于進料管道的兩側,每根導桿的兩端端部均設有固定限位塊,所述移動滑塊與固定限位塊之間的導桿上套設有調節彈簧,所述進料管道同側的兩個移動滑塊之間設有削刀刀片,削刀刀片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移動滑塊固定連接。
所述轉動機構設有三組。
所述轉動輪的圓周周向表面均設有凹槽。
所述相鄰轉動軸之間的矩形機架上轉動連接有連接軸,連接軸的端部設有導向輪,導向輪的中心和傳動輪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所述傳動帶依次繞過動力輸出輪、傳動輪、導向輪傳動連接。
所述動力輸出輪、傳動輪、導向輪均為齒輪,所述傳動帶為鏈條。
所述出皮口的數量為六個。
所述每根轉動軸與矩形機架之間、每根連接軸與矩形機架之間均通過設置軸承座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多把削刀刀片,通過360°無死角的設計可以對甘蔗進行削皮處理,并且通過調節彈簧調整削刀刀片的位置對不同直徑的甘蔗進行削皮處理,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相當于四五個工作人員的速度,并且不會像人工操作產生疲憊感,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減少顧客的等候時間,并且削出來的甘蔗衛生,外形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削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效甘蔗去皮機,包括矩形機架1,矩形機架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2,電機2的輸出軸3上設有動力輸出輪4,所述矩形機架1上從一端到另外一端依次固定連接有進給裝置5和削皮裝置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保,未經徐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630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