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71591.4 | 申請日: | 2016-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421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琪;樊蓉;劉軍;張敏;李宇;王亞楠;謝夢琦;李青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琪 |
| 主分類號: | A61M3/02 | 分類號: | A61M3/02;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智龍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21115 | 代理人: | 宋鐵軍 |
| 地址: | 110016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灌注 沖洗 引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臨床醫學之骨外科學手術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
背景技術
骨科手術部位常常較為深入,一旦發生感染,處理將非常棘手。清創、灌注沖洗引流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目前缺乏簡單便捷的灌注沖洗設備,臨床上較多采用切口高位放置灌注沖洗管、低位留置引流管的方法,其存在的缺點包括需另行作切口、容易堵管、增加創面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給換藥造成不便等等。
本發明基于大量的臨床實踐,設計出形狀不規則的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便于形成灌注沖洗—引流的循環通路,利于有效的沖洗和引流。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實用的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本實用新型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需另行作切口、容易堵管、增加創面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給換藥造成不便等問題。
技術方案:
一種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該引流管主體圓柱狀管;所述引流管主體的管腔內壁有相對的兩個灌注沖洗入水管;所述灌注沖洗入水管的長度方向與引流管主體相同。
所述的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主體的內壁和灌注沖洗入水管的外壁共同組成引流管腔。
所述引流管腔的橫截面面積為灌注沖洗入水管的10倍以上
所述的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沖洗入水管的側壁開有入水管側孔;引流管腔側壁開有引流管側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效果有:
1.本實用新型方便放置,無需另作切口,減少創面與外界接觸及醫源性感染的機會,換藥方便;
2.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管腔不規則形狀,利于引流,且較好地避免了規則形狀之管腔容易堵管的缺點;
3.灌注沖洗入水管和引流管腔側壁上均有側孔,且二者之間有一定距離,便于形成灌注沖洗—引流的循環通路,利于有效的沖洗和引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端面圖。
圖中標注:1.引流管主體、2.灌注沖洗入水管、3.入水管側孔、4.引流管側孔、5.引流管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引流管主體1為圓柱狀結構,橫斷面為圓形,灌注沖洗入水管2位于管腔內相對的側壁。
引流管腔5直徑遠大于灌注沖洗入水管2,形狀不規則,利于引流,且較好地避免了規則形狀之管腔容易堵管的缺點。
灌注沖洗入水管2和引流管腔5側壁上均有側孔,二者之間有一定距離,便于形成灌注沖洗—引流的循環通路,利于有效的沖洗和引流。
本實用新型三腔灌注沖洗引流管,適用于骨科尤其是脊柱深部組織感染性疾病,如椎間盤炎、結核、布氏桿菌感染、骨髓炎、術后創面感染等。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但保護范圍不限于該實施例。
實施例1:
(以腰椎間盤炎椎間孔鏡下清創置管灌注沖洗引流術為例)透視定位,確認切口線,消毒,局麻,作切口,逐級擴開,置入操作通道,透視確認,鏡下清創,沖洗,置入灌注沖洗引流管,連接入水管和引流管,縫合固定,無菌敷料包扎。術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琪,未經王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7159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火罐
- 下一篇:一種無針正壓型留置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