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助力呼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717276.6 | 申請日: | 2016-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520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曾西;劉慧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西;劉慧麗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陳曉輝 |
| 地址: | 450044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助力 呼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助力呼吸裝置。
背景技術
司呼吸的肌肉主要為膈肌和肋間肌,其中主要以膈肌為主。勁3至勁5脊髓損傷、運動神經元病及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疾病可導致膈肌功能受損,呼吸功能下降。對因膈肌功能受損導致呼吸功能減弱患者,傳統的處理方法是:1,采用皮下埋置電極以刺激膈神經,使膈肌恢復收縮功能,達到改善通氣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為有創操作,容易對患者造成損害;2,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但需經口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插管,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影響言語,治療費用昂貴,嚴重時還會導致呼吸機肺炎或腹脹。因此,如何有效的增強膈肌功能對治療呼吸功能減弱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創的增強膈肌功能的助力呼吸裝置,用以解決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需氣管切口插管,造成肺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助力呼吸裝置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助力呼吸裝置,包括用于覆蓋在人體膈肌部位的氣囊和用于檢測在呼吸過程中腹部壓力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連接有控制器,氣囊通過氣路連接有用于對氣囊充、放氣的氣泵,氣泵與控制器連接。
所述氣路包括連通氣泵和氣囊的氣管,氣管上設有與控制器連接的換向閥。
所述助力呼吸裝置還包括用于捆綁在人體腹部的腹帶,氣囊和壓力傳感器設于腹帶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的助力呼吸裝置通過壓力傳感器能夠檢測病人腹部壓力,在病人呼氣時,腹部壓力減小,壓力傳感器向控制器傳遞壓力信號,控制器控制氣泵對氣囊充氣,提高腹部壓力促使膈肌上移;在病人吸氣時,腹部壓力增大,壓力傳感器向控制器傳遞壓力信號,控制器控制氣泵對氣囊放氣,減小腹部壓力,促使膈肌下移。這樣在通過氣囊的壓力作用下促使膈肌上下移動的過程中,能夠刺激膈神經,增強膈肌功能,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這種助力呼吸裝置不需要插管,不會給患者造成痛苦,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助力呼吸裝置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助力呼吸裝置的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包括腹帶1,腹帶1的兩端設有粘扣10,在腹帶1圍在病人腹部位置時兩端粘扣粘結10能夠保證腹帶緊貼人體腹部而不會脫落。腹帶1的內側設有在腹帶1捆綁在人體腹部時覆蓋在人體膈肌部位的氣囊2和壓力傳感器6,壓力傳感器6與人體腹部緊貼且能夠檢測在呼吸過程中腹部的壓力變化。助力呼吸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4,控制單元4包括控制器和氣泵,壓力傳感器6連接與控制器控制連接,氣囊2通過氣路連接與氣泵連接,氣泵能夠對氣囊進行充、放氣,氣泵還與控制器控制連接。
在使用時將腹帶1固定在病人上腹部位置,收緊腹帶1保證氣囊2和壓力傳感器6與腹腔緊密接觸,這樣病人在呼吸過程中,上腹部能夠對壓力傳感器6產生大小不等的壓力變化。在吸氣末期上腹部的壓力達到最大值,此時壓力傳感器6向控制器發出信號,控制器控制氣泵向氣囊2內充氣,提高腹壓,促使膈肌上移;在吸氣末期上腹部的壓力值達到最小值,此時壓力傳感器6向控制器發出信號,控制器控制氣泵將氣囊2內的氣體向外抽出,降低腹壓,促使膈肌下移。這樣通過氣囊2對上腹部的壓力變化能夠促進膈肌移動,進而刺激膈神經發生反射,有助于膈肌恢復,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
為了簡化氣路結構,本實施例中氣路包括連接氣囊2和氣泵的氣管3,氣管3上連接有換向閥5,換向閥5與控制器電連接,在氣泵對氣囊充、放氣時,控制器控制換向閥5進行換向動作。
上述實施例中,氣囊和壓力傳感器設于腹帶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通過醫用膠帶或者繃帶直接將氣囊和壓力傳感器直接粘結在患者的腹部;上述實施例中,氣路包括一根連通氣泵和氣囊的氣管以及設于氣管上的電磁換向閥,在其他實施例中,氣路可以包括連通氣泵和氣囊的進氣管以及連接在氣囊上的出氣管,出氣管上設有與控制器連接的電磁控制閥,在需要放氣時,控制器控制電磁控制閥打開,在通過進氣管向氣囊內充氣時,通過控制器將電磁控制閥關閉。
本實用新型的助力呼吸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舒適度高,能夠改善和提高呼吸功能,避免采用呼吸機所造成的各種呼吸系統炎癥,理療效果較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西;劉慧麗,未經曾西;劉慧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172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去除黃銅波紋管表面銹跡的工藝
- 下一篇:一種銀器增亮乳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