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PLC的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552579.7 | 申請日: | 2016-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196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鄭相立;李偉光;鄭東澤;王凱;郭明軍;林武文;王嬌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N7/38 | 分類號: | F16N7/38;F16N39/06;F16N39/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plc 滑動 軸承 供油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機電設備的軸承潤滑技術領域和自動控制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基于PLC的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
背景技術
滑動軸承是一種依靠滑動摩擦進行工作的軸承,通過潤滑油使軸承和軸表面分開不直接接觸,以減少摩擦和表面磨損。軸和軸承之間充滿油膜,油膜具有良好的吸振性能,能帶走滑動摩擦產生的熱量,進而可以提高軸承的疲勞壽命。合理調節供油的壓力,可以使軸承和軸之間形成足夠的油膜,確保軸承有足夠的承載能力。
目前,滑動軸承的油潤滑方式分為恒壓力供油和恒流量供油兩種。恒流量供油主要通過調節流量來適應載荷的變化,恒壓力供油能夠隨著油膜厚度的變化自動調節油腔壓力來適應載荷的變化。
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通常采用電機作為動力源,帶動泵進行供油,調節管路上的節流閥來保持壓力恒定,這種調節方式效率低且精度低。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基于PLC的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利用PLC和變頻器通信進而控制電機轉速并帶動泵,調節流量使供油壓力實時保持恒定,確保軸承在不同工況下,油站能夠保持恒壓供油。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提高恒壓供油的效率和精度,使用觸摸屏控制PLC,利用PLC和變頻器的通信來改變供油流量,使壓力保持恒定,并通過供油出口處的壓力表來實時觀察供油壓力是否恒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PLC的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包括液壓部分及電氣部分,所述的液壓部分包括通過供油管依次連接油站和潤滑軸承之間的輸油裝置、以及通過回油管依次連接潤滑軸承和油站之間的回油裝置,所述的電氣部分包括驅動輸油裝置的供油用電動機、驅動回油裝置的回油用電動機、PLC、觸摸屏、變頻器及接觸器,所述的觸摸屏與PLC電路連接,所述的PLC分別通過變頻器與供油用電動機電路連接、通過接觸器與回油用三相異步電動機電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輸油裝置包括通過供油管依次連接于油站和潤滑軸承之間的供油過濾器、供油泵、單向閥、節流閥,所述的回油裝置包括通過回油管依次連接于潤滑軸承和油站之間的回油泵、回油過濾器。
進一步地,所述供油管的出口處安裝有壓力表,可實時監視供油壓力,進而調節變頻器的參數,確保恒壓供油。
進一步地,所述的單向閥與潤滑軸承之間并聯有兩條以上的供油管,每條供油管上均設置有節流閥及壓力表,方便多處供油。
進一步地,所述的供油泵和回油泵均為齒輪泵,且分別與供油用電動機及回油用電動機的輸出軸直接連接,減少中間傳動件,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所述PLC和變頻器采用RS485總線連接,通信協議為Modbus RTU協議。
進一步地,所述的供油泵與單向閥之間的供油管上裝有用于調節供油泵出口壓力的溢流閥。
進一步地,所述回油管路上還安裝有散熱器,確保油溫不會過高。
進一步地,所述的回油用電動機和供油用電動機均為三相異步電動機。
本實用新型的不包含對方法、程序的改進。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利用觸摸屏的軟按鈕取代了傳統的機械按鈕,提高了整個裝置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二,利用PLC控制變頻器以控制電機,提高了裝置的自動化程度;
三,利用變頻器調節供油流量,在泵的出口處安裝有球閥,球閥也可以調節流量,可實現二級調壓,更好地確保壓力恒定;
四,在回油管道處有散熱器,可以對油進行循環冷卻,防止油溫過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基于PLC的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的電氣部分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基于PLC的滑動軸承恒壓供油裝置的液壓部分的示意圖。
其中,1-觸摸屏;2-PLC;3-變頻器;4-供油用電動機;5-回油用電動機;6-接觸器;7-控制柜,8-油站;9-供油過濾器;10-供油泵;11-溢流閥;12-單向閥;13-節流閥;14-壓力表;15-滑動軸承工作臺;16-回油泵;17-散熱器;18-回油過濾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5525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