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分類的雙內膽垃圾桶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300567.5 | 申請日: | 2016-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259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蔣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昌縣開心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F1/14 | 分類號: | B65F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韓洪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類 內膽 垃圾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可分類的雙內膽垃圾桶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垃圾桶是生活中常用的用品,用于收集垃圾,通常人們在垃圾桶內放置垃圾袋,垃圾袋裝滿垃圾后,提出垃圾桶內的垃圾袋,將垃圾連同垃圾袋一起扔掉,干凈且又方便快捷。垃圾袋放進垃圾桶時,通常是將垃圾袋的袋口向外翻卷套在桶口外緣,使垃圾袋呈現開口朝上的敞開狀態,當人們向垃圾桶扔垃圾時,如果垃圾較輕,垃圾袋容納垃圾不會有問題,但如果垃圾較重,垃圾袋下部與垃圾桶之間還有空隙,重的垃圾就可能將垃圾袋向空隙擠壓,從而向下拖曳垃圾袋的上邊緣,使垃圾袋的部分甚至全部上邊緣脫離垃圾桶的邊緣向垃圾桶內滑落,從而在垃圾袋的上邊緣與垃圾桶間產生較大的開口,垃圾袋袋口不能包卷住垃圾桶桶口,再扔垃圾時,就有可能扔到垃圾袋與垃圾桶間的縫隙,或壓到垃圾袋外壁的情況,致使垃圾污染垃圾桶。現在為了環境衛生通常人們會在家中擺放多個垃圾桶來實現垃圾分類,但是這樣的就很占用家里的空間,如果不分類對垃圾回收又帶來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可分類的雙內膽垃圾桶,可以將垃圾進行分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可分類的雙內膽垃圾桶,包括外殼、第一內膽、第二內膽、提手和壓邊,所述外殼為圓形形狀,所述的外殼內 設有第一內膽和第二內膽,所述的第一內膽和第二內膽的頂端均設有壓邊,所述的第一內膽和第二內膽上均設有提手。
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內膽和第二內膽均為半圓形,且大小一致,可以合成圓形形狀。
作為優選,所述的提手在不適用的情況下向兩側懸掛。
作為優選,所述的壓邊為可拆卸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垃圾桶的內膽分為第一內膽和第二內膽,將有害垃圾分類出來,有效的減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無害處理,減少垃圾處理的水、土壤、大氣污染風險,提高了廢品回收利用的比例,減少了原材料的需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設計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分類的雙內膽垃圾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第一內膽、3-第二內膽、4-提手、5-壓邊。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1、第一內膽2、第二內膽3、提手4和壓邊5,所述外殼1為圓形形狀,所述的外殼1內設有第一內膽2和第二內膽3,所述的第一內膽2和第二內膽3的頂端均設有壓邊5,所述的第一內膽2和第二內膽3上均設有提手4,所述的第一內膽2和第二內膽3均為半圓形,且大小一致,可以合成圓形形狀,所述的提手4在不適用的情況下向兩側懸掛,所述的壓邊5為可拆卸的。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分類的雙內膽在工作過程中,將垃圾桶的內膽分為第一 內膽2和第二內膽3,將有害垃圾分類出來,有效的減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無害處理,減少垃圾處理的水、土壤、大氣污染風險,提高了廢品回收利用的比例,減少了原材料的需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設計簡單,使用方便。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昌縣開心紡織有限公司,未經新昌縣開心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3005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貼墻放置可濾水的垃圾收集裝置
- 下一篇:一種可拼接的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