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225226.6 | 申請日: | 2016-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619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殿珉;成金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殿珉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7100 | 代理人: | 劉繼枝 |
| 地址: | 250117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 剝離 吸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
背景技術
醫院外科醫生在進行外科手術時,需要使用負壓吸引器對手術位置的血液及其它殘碎組織進行吸引處理,方便手術的進行。現有負壓吸引器由于不能靈活的控制負壓管中氣壓的大小及有無,導致會對術野組織造成嘬吸損傷,且極易發生殘碎組織堵塞吸引管的問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吸引器包括負壓管和吸引管,負壓管與吸引管的尾端連通;所述的吸引管的后側手持部位設置有控制閥,控制閥上設置有按壓式控制按鍵,吸引管的前側設置有多個吸引孔。
所述的吸引管的前側相對于后側手持部位傾斜設置,傾斜夾角度數為100—300。
所述的吸引管的前端為球形端面。
所述的吸引管的前側表面為磨砂面。
本實用新型的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和現有技術相比,由于在吸引管的手持部位安裝有控制閥,通過控制閥可以控制吸引管中氣壓的大小或有無,從而有效的減少了吸引管對組織的誤吸損傷,方便吸引器由吸引到剝離功能切換;吸引管前側傾斜角度和表面的磨砂面設置有利于吸引管的剝離功能的操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負壓管,2、控制按鍵,3、控制閥,4、吸引管,5、磨砂面,6、吸引孔,7、球形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的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其結構包括負壓管1和吸引管4,負壓管1與吸引管4的尾端連通;所述的吸引管4的后側手持部位設置有控制閥3,控制閥3上設置有按壓式控制按鍵2,吸引管4的前側表面為磨砂面5并且設置有多個吸引孔6;吸引管4的前側相對于后側手持部位傾斜設置,傾斜夾角度數為100;吸引管4的前端為球形端面7。
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的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其結構包括負壓管1和吸引管4,負壓管1與吸引管4的尾端連通;所述的吸引管4的后側手持部位設置有控制閥3,控制閥3上設置有按壓式控制按鍵2,吸引管4的前側表面為磨砂面5并且設置有多個吸引孔6;吸引管4的前側相對于后側手持部位傾斜設置,傾斜夾角度數為300;吸引管4的前端為球形端面7。
實施例3:
本實用新型的負壓控制剝離吸引器,其結構包括負壓管1和吸引管4,負壓管1與吸引管4的尾端連通;所述的吸引管4的后側手持部位設置有控制閥3,控制閥3上設置有按壓式控制按鍵2,吸引管4的前側表面為磨砂面5并且設置有多個吸引孔6;吸引管4的前側相對于后側手持部位傾斜設置,傾斜夾角度數為200;吸引管4的前端為球形端面7。
在使用上述剝離吸引器時,由于在吸引管4的手持部位安裝有控制閥3,通過控制閥3可以控制吸引管4中氣壓的大小或有無,從而有效的減少了吸引管4對組織的誤吸損傷,方便吸引器由吸引到剝離功能切換;吸引管4前側傾斜角度和表面的磨砂面5設置有利于吸引管4的剝離功能的操作。
通過上面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容易的實現本實用新型。但是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幾種具體實施方式。在公開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任意組合不同的技術特征,從而實現不同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殿珉,未經孫殿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22522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醫用噴灑消毒水裝置
- 下一篇:一種腦外科手術用引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