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液兩相靜態混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01176.3 | 申請日: | 2016-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286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萬和昌;陶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江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C1/02 | 分類號: | C01C1/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劉愛芳 |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兩相 靜態 混合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氨水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液兩相靜態混合器。
背景技術
氨水作為一種氨氣的水溶液,其在軍事、農業、工業等各個領域內均有應用;目前 國內的氨水制備設備都是分為工業氨水、電子級氨水、試劑級氨水制備裝置,上述設備在使 用中具有單一性,即不能使用一種設備制備各種等級的氨水,且大部分設備只能制備工業 級氨水。而諸如當前最流行的工業氨水制備裝置,如“超級吸氨器”等,雖然與傳統的工藝相 比有很大改進,有很多優點,但還有如下不足。諸如中國專利號為“2006200503389”所示的 “一種速成工業氨水制備裝置”,其在使用中是將液氨的氣化到氨水的形成及冷卻是在一體 化的設備中形成的,采用該專利所示的設備在使用中具備有易結垢等缺點,在氨水制備過 程中,其氨氣和水的結合是特別重要的步驟,因為這關系著整個生產中的安全,特別是在將 氨氣與水混合后形成氨水的過程中極易發生巨大的反沖擊力和晃動、震動等現象,同時也 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壓力升高等問題,導致此設備在使用中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同時也導致 了該專利所示結構在使用中僅能小規模的生產,不能實現大范圍大規模的使用,局限性大, 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效率高、安 全、液氨濃度可控的氣液兩相靜態混合器。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氣液兩相靜態混合器,它包括內部為中空腔的殼體,在所述殼體的上部 設有與該殼體內的中空腔連通的工藝水進口管,并在所述殼體的下部設置有與該殼體內的 中空腔連通的氨氣進氣管,所述氨氣進氣管的出口朝下設置;并在所述殼體的中上部設置 有與該殼體內的中空腔連通的氨水出口;在所述殼體內的工藝水進口管的出口端設置有雨 淋分布器。
優選的,在所述殼體的頂端還設置有排壓管,并在該排壓管上還設置有排壓閥。
優選的,在所述殼體內的氨氣進氣管的出口端設置有氨氣分布器,所述氨氣分布 器的出氣口朝下設置。
優選的,所述氨氣分布器它包括與所述氨氣進氣管的出口端對接的連接管、均勻 分布于該連接管圓周邊上的一定數量的氨氣分布管,所述氨氣分布管通過連接管與所述氨 氣進氣管連通,在所述氨氣分布管的下方管壁上開設有氨氣噴口。
優選的,所述氨氣分布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呈圓形均勻分布。
優選的,設置于所述氨氣分布管上的氨氣噴口為多個,且沿所述氨氣分布管的軸 向方向均勻分布。
優選的,所述氨氣噴口的孔徑為0.50mm-20.0mm。
優選的,在所述雨淋分布器和所述氨氣分布器之間的殼體內還設置有一定數量的 鮑爾環,所述鮑爾環堆積設置于殼體內的下支撐網上。
優選的,在所述鮑爾環的上端還設置有上支撐網,所述一定數量的鮑爾環堆積于 上支撐網和下支撐網之間;所述氨水出口設置于所述上支撐網和所述雨淋分布器之間。
優選的,所述殼體呈垂直向設置的細長圓筒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氨氣和水反應是激烈的化學放熱過程,在此過程中極易發生距離的震動和氣壓 增大等問題,而此問題如不及時的解決將會造成巨大的事故發生,嚴重者將會發生爆炸現 象,危機現場人員的生命安全,而本設計的靜態混合器在使用中能夠均勻分布氣、液兩相, 起到本質安全的作用。
2.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其他優點,將在實施例中同所對應的結構一并提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氣液兩相靜態混合器的剖面狀態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氨氣分布器仰視狀態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工藝水進口管;3.氨水出口;4.氨氣進氣管;5.上支撐網;6.下支 撐網;7.氨氣分布管;8.鮑爾環;9.連接管;10.氨氣噴口;11.雨淋分布器;12.排壓管;13.排 壓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江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西江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0117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旋窯余熱回收裝置
- 下一篇:撞擊流3馬赫石墨烯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