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負載均衡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6719.0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01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武躍龍;林偉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8/08 | 分類號: | H04W28/08;H04W36/00;H04W36/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澤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蘇培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負載 均衡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負載均衡方法及裝置,該負載均衡方法包括:若接收到來自服務小區的高負荷狀態通知消息,則修改目標小區自身的個性化偏移參數OCN對應的默認值,其中,目標小區與服務小區為相鄰小區,以及,高負荷狀態通知消息為服務小區在檢測到服務小區自身處于高負荷狀態下向目標小區發送的;將修改后的OCN配置給新接入用戶和/或切換入用戶,其中,切換入用戶為由服務小區均衡到目標小區的用戶。從而有效地提升負載均衡效果、用戶感知以及網絡服務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負載均衡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通信網絡中,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時長期演進)網絡發展迅速,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客戶數量與逐步增強的服務質量要求,運營商采取了雙層甚至多層網絡同時覆蓋的部署策略。例如:中國移動的F頻段與D頻段雙層覆蓋的網絡,由于傳播特性的差異,F頻段較D頻段具有覆蓋范圍大的優勢,但是F頻段頻率資源相對D頻段較少。而D頻段具有頻率資源優勢,這樣可以實現在邊緣區通過F頻段保證覆蓋,在中心區通過D頻段分擔負荷,吸收容量的目標。在F+D雙層(也可以雙層D或者雙層F)網絡的兩個小區同覆蓋的場景下,為實現兩個小區網絡資源的高效利用與整體吞吐量最優,需要基于小區的用戶數量,業務負荷及硬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負荷等負荷均衡的算法將高負荷小區部分用戶均衡至低負荷小區。
當同覆蓋的一個小區由于用戶數量、業務負荷或者硬件CPU負荷達到設定的門限值時,即認為該小區處于高負荷狀態,此時如果與其共覆蓋的其他小區處于低負荷狀態,則觸發負荷均衡算法,在此高負荷小區中選擇部分用戶切換并均衡到低負荷小區。
為防止基于負荷均衡的切換和基于覆蓋的切換之間發生兵乓切換,即高負荷小區的用戶均衡到低負荷小區后,馬上滿足基于覆蓋的切換條件切換回高負荷小區,因此在低負荷小區中,現有技術對基于負載均衡切換過來的用戶配置A5測量,以抑制其回切高負荷小區,并設定抑制時間,當超過此時間后,將抑制的A5測量替換回原來的基于覆蓋配置的測量,可以是A3或者A4測量。
但是,現有技術實施例中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現有技術實施例中的抑制策略,若低負荷小區存在新接入用戶,則新接入用戶接入后可能會很快的切換至高負荷小區,導致高負荷小區負荷不能及時有效的降低,負載均衡效果差,影響客戶感知和網絡服務質量。
2)現有方案僅考慮了同覆蓋鄰區的抑制策略,導致非同覆蓋下鄰區(單層網下的鄰區)下的UE可能不斷切換至高負荷鄰區,同樣影響負荷均衡效果,降低用戶感知和網絡服務質量。
3)以上兩方面的問題導致切換數量的增加,對于KPI(Key Performance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指標存在風險。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負載均衡方法,該方法應用于目標小區,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來自服務小區的高負荷狀態通知消息,則修改目標小區自身的個性化偏移參數OCN對應的默認值,其中,目標小區與服務小區為相鄰小區,以及,高負荷狀態通知消息為服務小區在檢測到服務小區自身處于高負荷狀態下向目標小區發送的;
將修改后的OCN配置給新接入用戶和/或切換入用戶,其中,切換入用戶為由服務小區均衡到目標小區的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修改目標小區自身的個性化偏移參數OCN的步驟,具體包括:
根據預定范圍以及目標小區為已接入用戶配置的測量類型,修改OCN。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修改目標小區自身的個性化偏移參數OCN的步驟,具體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67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