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儲能領域的含有電機控制模塊的光觸媒催化解水系統、光觸媒催化劑應用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6280.1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72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 發明(設計)人: | 趙新生;聶新明;田亞平;喬學斌;李建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B1/04 | 分類號: | C25B1/04;C25B15/02;C25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96 | 代理人: | 王程遠 |
| 地址: | 2211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領域 含有 電機 控制 模塊 觸媒 催化 水系 催化劑 應用 | ||
1.應用于儲能領域的含有電機控制模塊的光觸媒催化解水系統,其特征在于:
包括光解水模塊;
還包括電機控制模塊;
還包括電磁閥驅動模塊;
還包括氣壓傳感模塊;
還包括指示模塊;
光解水模塊包括控制電源(VCC)、功率電源(TCC)、地點(GND)、控制單元、第一電極(DJ1)、第二電極(DJ2)、電壓調節模塊、電壓反饋模塊;
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包括單片機、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五電容;
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中:單片機的型號為STM8S103;第五電容的一端與單片機的接地腳相連,第五電容的另一端與單片機的VCAP腳相連;第六電容的一端與單片機的電源腳相連,第六電容的另一端與單片機的接地腳相連;第七電容的一端與單片機的電源腳相連,第七電容的另一端與單片機的接地腳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接地腳與地點(GND)相連,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電源腳與控制電源(VCC)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包括第一MOS管(Q1) 、第六三極管(Q6) 、第一二極管(D1)、第一電阻(R1)、第八電阻(R8)、第一電容(C1) 、第二電容(C2) 、第四電容(C4) 、第一電感(L1)、功率電源接入點、PWM信號接入點;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中:第一MOS管(Q1)具有輸入端、輸出端、控制端;第一MOS管(Q1)的輸出端與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第一MOS管(Q1)的輸入端經由第一電阻(R1)連接到 第一MOS管(Q1)的控制端;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中:第六三極管(Q6)具有輸入端、輸出端、控制端;第六三極管(Q6)的輸入端經由第五電阻(R5)連接到第一MOS管(Q1)的控制端;第六三極管(Q6)的輸出端與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相連;第六三極管(Q6)的輸入端與功率電源接入點相連;第六三極管(Q6)的控制端經由第八電阻(R8)連接到PWM信號接入點;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中:第一電容(C1) 的一端與第一電感(L1)的輸出端相連,第一電容(C1) 的另一端與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中:第二電容(C2)與第一電容(C1)并聯;第八電阻(R8)與第四電容(C4)并聯;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的功率電源接入點與功率電源(TCC)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的PWM信號接入點與控制單元中單片機的一個IO腳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的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與地點(GND)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調節模塊的第一電感(L1)的輸出端與第一電極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反饋模塊包括第四電阻(R4)、第九電阻(R9)、第三電容(C3);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反饋模塊中:第四電阻(R4)具有輸入端、輸出端;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反饋模塊中:第九電阻(R9)具有輸入端、輸出端;第九電阻(R9)的輸入端與第四電阻(R4)的輸出端相連;
光解水模塊的電壓反饋模塊中:第三電容(C3)與第九電阻(R9)并聯;
電壓反饋模塊的第四電阻(R4)的輸入端與電壓調節模塊的第一電感(L1)的輸出端相連;電壓反饋模塊的第九電阻(R9)的輸出端與地點(GND)相連;電壓反饋模塊的第九電阻(R9)的輸入端與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相連;
光解水模塊中:第一電極(DJ1)是適用于光解水制氫的電極;
光解水模塊中:第二電極(DJ2)是適用于光解水制氫的電極;
光解水模塊中:第一電極(DJ1)包括隔絕層(S1)、反應層(S2)、透氣防液層(S3)、液體通道(S10);
光解水模塊的第一電極中:反應層(S2)位于隔絕層(S1)與透氣防液層的連接路徑之間;反應層(S2)位于隔絕層(S1)與透氣防液層的空間路徑之間;液體通道(S10)貫穿隔絕層與反應層直達透氣防液層;液體通道(S10)的末端被透氣防液層(S3)所封閉,液體通道(S10)的入口端開口于隔絕層的外側;反應層(S2)能夠參與或加速液體變為氣體的物理反應或化學反應;隔絕層(S1)不參與或加速液體變為氣體的物理反應或化學反應; 液體通道(S10)的入口端(S11)的最高點(S119)低于液體通道(S10)的末端(S12)的最高點(S129);產物氣體在浮力作用下經由通道在有透氣防液層透出,減少氣泡S99經過反應層表面時對反應層表面和液體接觸產生的不利影響,可以增加光解液體產氣反應的效率,也減少了氣泡合并爆裂的規模和數量,減少了氣泡合并爆裂對電極的沖擊,增加了電解電極的使用壽命;隔絕層(S1)是透明的;反應層(S2)為適用于光解水制氫的電極材料;隔絕層(S1)、反應層(S2)、透氣防液層(S3)均為圓筒狀,隔絕層(S1)、反應層(S2)、透氣防液層(S3)呈多層桶狀結構,由內到外的分布順序依次是透氣防液層(S3)、反應層(S2)、隔絕層(S1);
光解水模塊的第二電極(DJ2)包括隔絕層(S1)、反應層(S2)、透氣防液層(S3)、液體通道(S10);
光解水模塊的第二電極中:反應層(S2)位于隔絕層(S1)與透氣防液層的連接路徑之間;反應層(S2)位于隔絕層(S1)與透氣防液層的空間路徑之間;液體通道(S10)貫穿隔絕層與反應層直達透氣防液層;液體通道(S10)的末端被透氣防液層(S3)所封閉,液體通道(S10)的入口端開口于隔絕層的外側;反應層(S2)能夠參與或加速液體變為氣體的物理反應或化學反應;隔絕層(S1)不參與或加速液體變為氣體的物理反應或化學反應; 液體通道(S10)的入口端(S11)的最高點(S119)低于液體通道(S10)的末端(S12)的最高點(S129);隔絕層(S1)是透明的;反應層(S2)為適用于光解水制氫的電極材料;隔絕層(S1)、反應層(S2)、透氣防液層(S3)均為圓筒狀,隔絕層(S1)、反應層(S2)、透氣防液層(S3)呈多層桶狀結構,由內到外的分布順序依次是透氣防液層(S3)、反應層(S2)、隔絕層(S1);
光解水模塊中:第一電極(DJ1)的反應層(S2)與電壓調節模塊的第一電感(L1)的輸出端呈電學連接;
光解水模塊中:第二電極(DJ2)的反應層(S2)與電壓調節模塊的電源的地點(GND)呈電學連接;
電機控制模塊包括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三號三極管(Q3)、第二號三極管(Q2)、第七號三極管(Q7)、第八號三極管(Q8)、第四號三極管(Q4)、第五號三極管(Q5)、第一電機(M1);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二電阻(R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三電阻(R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十電阻(R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十一電阻(R1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六電阻(R6)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七電阻(R7)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五號三極管(Q5)具有控制端、輸入端、輸出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四號三極管(Q4)具有控制端、輸入端、輸出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三號三極管(Q3)具有控制端、輸入端、輸出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二號三極管(Q2)具有控制端、輸入端、輸出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七號三極管(Q7)具有控制端、輸入端、輸出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八號三極管(Q8)具有控制端、輸入端、輸出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一電機(M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三號三極管(Q3)的控制端與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相連,第三號三極管(Q3)的輸出端與第七號三極管(Q7)的輸入端、第一電機(M1)的第一端相連;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七號三極管(Q7)的控制端與第十電阻(R10)的第二端相連;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二號三極管(Q2)的控制端與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相連,第二號三極管(Q2)的輸出端與第八號三極管(Q8)的輸入端、第一電機(M1)的第二端相連;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八號三極管(Q8)的控制端與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一端相連;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五號三極管(Q5)的控制端與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相連,第五號三極管(Q5)的輸出端與第十電阻(R10)的第一端相連,第五號三極管(Q5)的輸入端與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相連;
電機控制模塊中:第四號三極管(Q4)的控制端與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相連,第四號三極管(Q4)的輸出端與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二端相連,第四號三極管(Q4)的輸入端與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相連;
電機控制模塊的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與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相連,電機控制模塊的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與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相連,電機控制模塊的第三號三極管(Q3)的輸入端、第二號三極管(Q2)的輸入端與光解水模塊的功率電源(TCC)相連,電機控制模塊的第七號三極管(Q7)的輸出端、電機控制模塊的第八號三極管(Q8)的輸出端與光解水模塊的地點(GND)相連;
電磁閥驅動模塊包含第四二極管(D4)、線圈接口(P5)、第九三極管(Q9)、第十七電阻(R17);
電磁閥驅動模塊中:第九三極管(Q9) 具有輸入端、輸出端、控制端;第九三極管(Q9)的輸入端與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相連;
電磁閥驅動模塊中:線圈接口(P5)具有第一腳、第二腳;線圈接口(P5)的第一腳與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相連;線圈接口(P5)的第二腳與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相連;
電磁閥驅動模塊的第九三極管(Q9)的控制端經由電磁閥驅動模塊的第十七電阻(R17)連接到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
電磁閥驅動模塊的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與光解水模塊的控制電源(VCC)相連;
電磁閥驅動模塊的第九三極管(Q9)的輸出端與光解水模塊的地點(GND)相連;
氣壓傳感模塊,氣壓傳感模塊包含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氣壓傳感器;
氣壓傳感模塊中:氣壓傳感器具有第一輸出腳和第二輸出腳;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包括運算放大器(U2)、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八電容(C8)、第九電容(C9);
氣壓傳感模塊中: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第十三電阻(R13)具有輸入端、輸出端;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第十二電阻(R12)的輸出端與運算放大器(U2)的反相輸入端相連;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第十四電阻(R14)的輸出端與運算放大器(U2)的同相輸入端相連;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第八電容(C8)的一端與運算放大器(U2)的同相輸入端相連,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與運算放大器(U2)的反相輸入端相連;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運算放大器(U2)的反相輸入端經由第十一電阻(R11)連接到運算放大器(U2)的輸出端;運算放大器(U2)的輸出端與第十三電阻(R13)的輸入端相連;
氣氣壓傳感模塊的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第十三電阻(R13)的輸出端依次經由第九電容(C9)、第十五電阻(R15)相連到運算放大器(U2)的同相輸入端;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中:第十五電阻(R15)的輸入端與第十四電阻(R14)的輸出端相連;
氣壓傳感模塊中:氣壓傳感器的第一輸出腳經由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的第十二電阻(R12)連接到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的運算放大器(U2)的反相輸入端;
氣壓傳感模塊中:氣壓傳感器的第二輸出腳經由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的第十四電阻(R14)連接到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的運算放大器(U2)的反相輸入端;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的第十五電阻(R15)和第九電容(C9)的公共點與光解水模塊的地點(GND)相連;
氣壓傳感模塊的氣壓傳感信號處理模塊的第十三電阻(R13)的輸出端與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呈信號連接,以向光解水模塊反饋光解水所得氣體的壓力數據;
指示模塊包含第二十號電阻(R20)、第二十一號電阻(R21)、第四號發光二極管(D4)、第五號發光二極管(D5);
指示模塊的第四號發光二極管(D4)的負極與光解水模塊的地點(GND)相連;
指示模塊的第五號發光二極管(D5)的負極與光解水模塊的地點(GND)相連;
指示模塊的第四號發光二極管(D4)的正極經由第二十號電阻(R20)連接到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
指示模塊的第五號發光二極管(D5)的正極經由第二十一號電阻(R21)連接到光解水模塊的控制單元的單片機的一個IO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師范大學,未經江蘇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628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