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物品投遞機器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3303.5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0804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何紀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效新軟新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1/02 | 分類號: | G0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任媛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亦莊***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器人裝置 平板電腦 語音播報 智能物品 儲物格 投遞 人臉圖像識別 充電插頭 工作配合 機電運動 人機互動 軟件系統 聲音來源 硬件組件 語音識別 主攝像頭 主支撐桿 自動導航 自動升降 自主移動 支撐桿 主電源 送件 音源 底座 整機 充電 人群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物品投遞機器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該機器人裝置包括底座、儲物格、平板電腦、主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主攝像頭組件、主電源充電插頭,通過硬件組件與平板電腦中的軟件系統的工作配合,利用聲音音源判斷、語音播報、語音識別、人臉圖像識別、機電運動控制技術,可以實現整機自主移動、識別人群、識別聲音來源、人機互動、開關儲物格、語音播報、自動升降調節、自動導航、自主充電、自主送件上門等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機器人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物品投遞機器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快遞行業投件、收件工作的人工成本占據總成本一大部分,隨著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利用智能機器人來降低快遞行業的人工費用受到廣泛關注。
但是,現有的面對快遞行業的智能機器人,其智能化程度不夠高,無法自動送貨上門,也不能自主充電,不能滿足人們實際應用中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置在社區、公寓、辦公樓、寫字樓、商務中心、商場酒店等公共活動場所的大堂、電梯間、樓堂、門廳、公共走廊、中心花園,用于提供智能快遞投件、收件工作的商業服務機器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智能物品投遞機器人裝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可充電電池、位于底部的四個機械式360度導向輪和一個電動驅動360度導向動力輪,所述可充電電池用于為機器人提供動力,所述電動驅動360度導向動力輪驅動機械式360度導向輪,實現機器人的前進、后退或停止;
儲物格,所述儲物格設置于底座上端,所述儲物格設置有門和電控鎖,所述電控鎖與可充電電池電連接,通過安裝于平板電腦的軟件系統,控制門的打開和關閉;
平板電腦,所述平板電腦通過主支撐桿與底座連接,位于儲物格上端,所述平板電腦包括觸控屏、麥克風、攝像頭、揚聲器,所述觸控屏用于實現與操作人員的數據交互,所述麥克風用于采集音頻信息,所述攝像頭用于監控、采集人臉圖像,所述揚聲器用于播放音頻信息;所述平板電腦安裝有軟件系統,所述軟件系統用于實現人機之間、本機器人與外接的遠程服務器之間的信息數據交互與通訊、儲物格電控鎖的開關控制、聲音圖像識別處理、移動導航控制、以及設置預警電量閾值;
主支撐桿,設置于底座和平板電腦之間,所述主支撐桿為電動可伸縮桿,用于連接底座和平板電腦,自動調節平板電腦與地面間的高度,以適應不同年齡段身高的人群便捷使用;
第二支撐桿,設置于底座和主攝像頭組件之間,所述第二支撐桿為電動伸縮桿,用于連接底座和主攝像頭組件,以及通過第二支撐桿的升降,使主電源充電插頭對準需要對接的設備;
主攝像頭組件,所述主攝像頭組件通過第二支撐桿與底座連接,所述主攝像頭組件包括與第二支撐桿連接的360度水平旋轉電機,和安裝于360度水平旋轉電機上的主攝像頭,所述主攝像頭內置距離傳感器,用于采集采集人與本機器人、本機器人與其它設備設施間的距離信息,以及在360度水平旋轉電機的控制下實現充電孔尋位、電梯按鈕尋位、樓層識別的功能,所述距離信息為物體到機器人的距離;所述主攝像頭在不需要充電時對準前方,當需要充電時,通過主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信息尋找到充電孔,并在充電孔的距離信息小于第一距離閾值時,由360度水平旋轉電機控制主電源充電插頭對準充電孔;
主電源充電插頭,所述主電源充電插頭與360度水平旋轉電機連接,與可充電電池電連接,用于受360度水平旋轉電機帶動旋轉,對準充電孔并插入,給可充電電池充電。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儲物格還設置有與電控鎖電連接的指示燈,用于指示電控鎖的開關狀態。
在上述任意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儲物格設置可拆卸的單層、兩層或多層單元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效新軟新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未經精效新軟新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33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