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沉井的糾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9590.2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864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明(設計)人: | 葉香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香竹 |
| 主分類號: | E02D23/08 | 分類號: | E02D2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出泥孔 糾偏 迫降 沉井 施工 迫降軸 操作工藝 偶數順序 奇數順序 施工工藝 時間間歇 相鄰輪 多輪 編排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沉井的糾偏方法,其特征是在沉井周圍布置出泥孔,出泥孔直徑為0.15~0.3m,主迫降方向出泥孔間距為0.8m,側迫降方向出泥孔間距為0.8~1.3m,側迫降方向出泥孔離主迫降軸越近間距越小,相鄰側迫降方向出泥孔間距沿側迫降軸依次減少,減少幅度為50~100mm;吸泥時采用間隔施工,即按照順序將出泥孔進行編排,先施工奇數順序的出泥孔,再施工偶數順序的出泥孔;吸泥施工根據糾偏量情況進行安排,每次糾偏量小于或等于5cm,當目標糾偏量較大時,采用多輪吸泥施工工藝,相鄰輪吸泥施工時間間歇不少于30min。本發明操作工藝可靠,糾偏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沉井的糾偏方法,適用于市政領域。
背景技術
沉井施工不當會引起沉井傾斜事故,在傾斜沉井的糾偏過程中,掏土法是傳統的糾偏方法。但目前所采用的掏土工藝大多需要先開挖作業井或者作業槽,然后在作業井或者作業槽內用各種方法向沉井邊緣進行掏土,輔助工作量較大且糾偏效果不明顯。特別是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情況下,施工會因作業井或者作業槽內積水而變得困難。可以采用吸泥方式對沉井傾斜部位進行應力卸除從而達到糾偏效果,在這個工藝中吸泥封閉措施是否有效關乎糾偏成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沉井的糾偏方法,解決沉井糾偏效果不好的問題。
本發明中在沉井周圍布置出泥孔,出泥孔直徑為0.15~0.3m,主迫降方向出泥孔間距為0.8m,側迫降方向出泥孔間距為0.8~1.3m,側迫降方向出泥孔離主迫降軸越近間距越小,相鄰側迫降方向出泥孔間距沿側迫降軸依次減少,減少幅度為50~100mm。
出泥孔深度與糾偏效果密切相關,為此進行了大量試驗情況,表1為出泥孔深度與沉降關系,試驗結果表明隨著出泥孔深度增加,沉降逐漸增大,增加至一定幅度沉降趨于平穩。
根據大量試驗結果,綜合經濟因素,出泥孔深度根據土質情況確定,當沉井底部為粘土時,出泥孔深度為沉井底部以下2m;當沉井底部為粉土時,出泥孔深度為沉井底部以下1.5m;當沉井底部為淤泥質土時,出泥孔深度為沉井底部以下1m;當沉井底部為砂土時,出泥孔深度為沉井底部以下0.5m。
表1出泥孔深度與沉降關系
吸泥時采用間隔施工,即按照順序將出泥孔進行編排,先施工奇數順序的出泥孔,再施工偶數順序的出泥孔。
吸泥施工根據糾偏量情況進行安排,每次糾偏量小于或等于5cm,當目標糾偏量較大時,采用多輪吸泥施工工藝,相鄰輪吸泥施工間歇時間不少于30min,避免土體失穩。
施工出泥孔的鉆桿帶有吸氣管、吸泥管和充氣管,鉆桿下部安裝橡皮袋。待鉆桿鉆到出泥孔底部,再提升0.6m,對鉆桿下部的橡皮袋進行充氣,氣壓為0.3~0.4MPa。橡皮袋起了封閉出泥孔的作用,再在橡皮袋上面填塞粘土進一步密封,粘土填塞厚度為0.3~0.4m。然后啟動與鉆桿吸氣管相連的空壓機,橡皮袋以下的空隙形成負壓,待負壓達到75~85MPa時關閉空壓機,啟動與吸泥管相連的虹吸式吸泥機進行吸泥操作。
施工過程中由于土孔變形等因素造成真空度衰減,鉆桿提升高度過大真空度衰減會過大。由于密閉氣體的壓強變化大小與空氣體積相關,如果鉆桿提升高度過小會造成真空度變化幅度過大,難以維持預期真空度。由于這里鉆桿提升高度根據試驗確定,表2為鉆桿提升高度與真空度的關系,根據表1確定鉆桿提升高度為0.6m。
表2為鉆桿提升高度與真空度的關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香竹,未經葉香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95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坑降水水井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管樁擠土效應測試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