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馬鈴薯主食粉或馬鈴薯主食中馬鈴薯粉含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9113.X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413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木泰華;馬夢梅;張苗;孫紅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7/447 | 分類號: | G01N27/4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馬鈴薯 主食 含量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食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馬鈴薯主食專用粉或馬鈴薯主食中馬鈴薯粉含量的方法,該方法具體為先制備小麥粉和馬鈴薯粉重量比為(0?10):(10?0)的混合粉,并由此混合粉制備馬鈴薯主食,采用凝膠電泳法檢測其中的馬鈴薯糖蛋白含量,得到標準工作曲線,然后對待測樣品進行檢測,通過該標準工作曲線計算摻雜的馬鈴薯粉的含量;該方法不僅可以快速檢測出馬鈴薯主食專用粉及馬鈴薯主食中是否添加馬鈴薯粉,而且可以計算出馬鈴薯粉的具體添加量;本發明只需要離心機、電泳儀等裝置,操作簡單,可以廣泛推廣;本發明所得結果清晰可見,重復性好,準確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馬鈴薯主食粉或馬鈴薯主食中馬鈴薯粉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馬鈴薯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我國是馬鈴薯生產大國,2014年全國馬鈴薯產量約為9613萬噸(FAO,2014),居世界首位。馬鈴薯熱量低,營養全面,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然而,馬鈴薯在我國主要作為鮮食菜用、淀粉加工、飼料原料等,人均消費量偏低,發展參差不齊,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此外,長期以來以米制、面制為主的精細的飲食結構使我國居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超重、肥胖等“現代文明病”的發病幾率大大增加。但是,與小麥、大米等主食相比,馬鈴薯主食熱量低,脂肪少,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可有效地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血管中脂肪沉積、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等。
2015年1月,農業部宣布實施馬鈴薯主食化戰略。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積極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將馬鈴薯與我國傳統主食如饅頭、面條、面包等相結合,與菜用和零食消費相比,“馬鈴薯主食化”更符合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此舉不僅可以提高馬鈴薯在我國居民飲食中的比例、推進馬鈴薯主食化的發展速度,而且對突破馬鈴薯發展瓶頸、延長馬鈴薯加工產業鏈、改善居民營養膳食結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隨著馬鈴薯主食推進速度的加快,消費者對馬鈴薯主食接受程度的提高,馬鈴薯主食專用粉及馬鈴薯主食的摻假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目前,有關鑒定馬鈴薯主食專用粉及馬鈴薯主食真假的研究報道尚屬空白。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檢測馬鈴薯主食專用粉以及相關主食產品,如饅頭、面包、面條等主食中是否添加馬鈴薯粉,以及添加馬鈴薯粉的比例,不僅可以鑒別馬鈴薯主食專用粉及馬鈴薯主食的真假,而且可以防止不法商販虛假宣傳、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利益,從而推動馬鈴薯主食化的健康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馬鈴薯主食粉或馬鈴薯主食中馬鈴薯粉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繪制標準工作曲線
(1)將小麥粉和馬鈴薯粉按照(0-10):(10-0)的重量比例混合,得若干馬鈴薯主食粉樣品,備用;以所述馬鈴薯主食粉為原料,將其制作成若干個馬鈴薯主食樣品,備用;
(2)取所述馬鈴薯主食粉樣品和馬鈴薯主食樣品,分別加入中性緩沖溶液,使蛋白溶出,取含有蛋白的溶液,得不同濃度梯度的主食粉標準溶液和主食標準溶液;
(3)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分別對所述主食粉標準溶液和主食標準溶液進行檢測,對所得電泳圖中的馬鈴薯糖蛋白進行定量分析,以小麥粉和馬鈴薯粉的混合比例為橫坐標,馬鈴薯糖蛋白量為縱坐標,繪制標準工作曲線,分別得馬鈴薯主食粉回歸方程和馬鈴薯主食回歸方程;
(二)檢測待測樣品中馬鈴薯粉的添加量
取待測樣品,按照步驟(2)和(3)的操作對所述待測樣品進行處理,得到所述待測樣品中馬鈴薯糖蛋白的含量,依據回歸方程,計算得到待測樣品中馬鈴薯粉的添加量。
優選地,小麥粉和馬鈴薯粉的重量比例分別為10:0,9:1,8:2,7:3,6:4,5:5,0:10。
本發明所述的馬鈴薯主食包括但不局限于馬鈴薯饅頭、馬鈴薯面包、馬鈴薯面條中的一種。它們可采用本領域公知的方法制備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911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竹材纖維復合型材(集成吊頂裝飾材料線條SY14)
- 下一篇:木塑U槽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