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鑒定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3614.7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07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璐琦;賴長江生;袁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21/33;G01N21/359;G01N21/3563;G01N21/64;G01N24/08;C07C67/48;C07C67/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王春霞 |
| 地址: | 1007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麻 新鮮天麻 檢測 標志物 種鑒定 液態樣品 液相色譜 原料形式 雜交品種 質譜聯用 常規的 紅天麻 麻產品 前處理 中成藥 核磁 熒光 飲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鑒定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方法。所述方法是:當天麻產品中檢測出式Ⅰ所示化合物和/或式Ⅱ所示化合物時,則所述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反之則為干燥天麻。本發明提供的式Ⅰ和/或式Ⅱ所示化合物可作為區分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標志物,能夠對天麻產品的原料形式進行有效的鑒定,且檢測方法簡單易行,通過常規的前處理以及檢測方法(如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的方法、紫外、紅外、近紅外、熒光、核磁等)即能實現標志物的檢測。檢測的天麻產品可以但不限于固態(如中成藥)、液態樣品(如飲料);檢測天麻的類型包括紅天麻、黃天麻、烏天麻、綠天麻及相關的雜交品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鑒定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天麻是一味具有悠久歷史的藥食兩用的名貴中藥材,現在已經被開發為相關的中成藥、食品飲料和保健酒等相關產品(Chau,C.F.,&Wu,S.H.(2006).The development ofregulatio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r both medicinal and fooduses.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17(6),313-323;Yang,X.D.,Zhu,J.,Yang,R.,Liu,J.P.,Li,L.,&Zhang,H.B.(2007).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rhizomesof Gastrodiaelata.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1(2),180-186;Zhen,X.-J.,&Liu,J.-L.(2005).The technology research for Gastrodiaelata Bl.health protectionbeverage production.Food Science,26(9),653-655.)。由于天麻具有鮮、干兩用的歷史,所以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既可投料新鮮的原材料,也可投放干燥樣品。但是目前沒有用于評價天麻產品新鮮或干燥原料投料的檢測方法。為此,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區分天麻產品中是否投有新鮮或干燥原料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鑒定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方法,本發明方法將兩個特征性化學成分(式Ⅰ和式Ⅱ所示化合物)作為鑒定的標志物,能夠有效區分天麻產品的原料投料形式—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投料。
本發明首先提供式Ⅰ和式Ⅱ所示化合物:
式Ⅰ和式Ⅱ所示化合物可通過如下方法提取:將新鮮天麻研磨破碎后用水進行超聲提取,離心收集上清液,分離提純所述上清液即可。
式Ⅰ和式Ⅱ所示化合物還可由13#化合物依次經脫水縮合、水合及對羥基苯甲醇化修飾制備得到,各反應可在常規條件下進行;
式Ⅰ和/或式Ⅱ所示化合物可用作區分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制備的天麻產品,即作為區分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標志物,其中的天麻類型包括紅天麻、黃天麻、烏天麻、綠天麻及相關的雜交品種。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的基于式Ⅰ和/或式Ⅱ所示化合物作為標志物的鑒定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或干燥天麻的方法,當天麻產品中檢測出式Ⅰ所示化合物和/或式Ⅱ所示化合物時,則所述天麻產品的原料為新鮮天麻,反之則為干燥天麻。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天麻產品進行如下前處理:
當所述天麻產品為液態時,進行如下1)-3)中任一種處理:
1)所述天麻產品經離心收集上清液;
2)用水稀釋所述天麻產品后經離心收集上清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未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36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