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2-環己烯酮衍生物及其在農藥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1787.5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88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唐孝榮;嚴映坤;高揚;楊建;劉輝;曾義;徐志宏;張燕;李唯一;岳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54 | 分類號: | C07D307/54;C07D333/24;A01N43/08;A01N43/10;A01P3/00;A01P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張徭堯;柯海軍 |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己烯酮衍生物 農藥技術領域 植物病原真菌 化合物結構 番茄灰霉 殺菌活性 水稻紋枯 小麥赤霉 油菜菌核 玉米小斑 農藥 蠶豆蚜 殺蟲 粘蟲 應用 合成 葡萄 | ||
本發明涉及2?環己烯酮衍生物及其在農藥中的應用,屬于農藥技術領域。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新的2?環己烯酮衍生物,該化合物的結構如式I所示。該化合物結構簡單、新穎,易于合成,同時兼具殺蟲和殺菌活性,對蠶豆蚜和粘蟲以及水稻紋枯、小麥赤霉、玉米小斑、油菜菌核、番茄灰霉、葡萄白腐等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較好的毒殺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2-環己烯酮衍生物及其在農藥中的應用,屬于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環己烯酮含有共軛的羰基和>C=C<雙鍵結構,是典型的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能進行多種化學反應,是一種重要的精細化學品,也是重要的醫藥、農藥中間體。因此,近年來對2-環己烯酮衍生物的研究非常活躍。
近年來,在農藥的研究和開發過程中,雜環化合物,特別是含O、S、N等元素的化合物,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農藥進入了一個超高效、無公害的新時代。由于其選擇性好、活性高、用量少、毒性低以及在有害生物生理生化反應中的特異性而成為研究的主體。其中,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哌啶、嘧啶、吡唑、咪唑和三唑等類化合物,因不斷涌現出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穎藥劑而引起人們的重視,也已成為農藥領域研究與開發的熱點和前沿。
現有的作為農藥用的化合物,很少同時具有殺菌和殺蟲作用,本發明將呋喃環、噻吩環等引入到2-環己烯酮中,設計合成了一些2-環己烯酮衍生物,發現了一些結構新穎、活性優異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先導化合物,為新農藥的創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該2-環己烯酮衍生物同時具有殺蟲和殺菌作用。到目前為止,還未見有2-環己烯酮衍生物作為農用殺蟲劑和殺菌劑使用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新的2-環己烯酮衍生物,該化合物同時具有殺蟲和殺菌作用。
本發明2-環己烯酮衍生物,其結構如式I所示:
其中,R1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異丙基;X為N、O或S。
優選的,所述R1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異丙基;X為O或S。
作為另一優選方案,所述R1為乙基;X為N、O或S。
更優選的,所述2-環己烯酮衍生物的結構式為:
本發明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本發明所述的2-環己烯酮衍生物在抑制或殺滅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植物病原真菌為水稻紋枯病、小麥赤霉病、玉米小斑病、油菜菌核病、番茄灰霉病或葡萄白腐病。
本發明解決的第三個技術問題是提供本發明所述的2-環己烯酮衍生物在防治作物蟲害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蟲害為蠶豆蚜或粘蟲。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兼具殺蟲和殺菌功能的農藥,其活性成分為本發明所述的2-環己烯酮衍生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2-環己烯酮衍生物,其結構簡單、新穎,易于合成,同時兼具殺蟲和殺菌活性,對蠶豆蚜和粘蟲以及水稻紋枯、小麥赤霉、玉米小斑、油菜菌核、番茄灰霉、葡萄白腐等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較好的毒殺效果。該2-環己烯酮衍生物在目前已知的殺蟲劑和殺菌劑中未見報道,為新農藥的創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2-環己烯酮衍生物,其結構如式I所示:
其中,R1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異丙基;X為N、O或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華大學,未經西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17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