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碼率數據發送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0040.8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40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鄭辰;馮紹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孫清然;王琦 |
| 地址: | 10008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碼率 數據 發送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低碼率數據發送方法和裝置,其中方法包括:發送端根據當前配置的信噪比SNR和預設的輸入序列,通過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準循環校驗矩陣Hb進行LDPC迭代譯碼;計算迭代譯碼后的所述矩陣Hb中各信息位列節點的譯碼輸出值;按照優先選擇低譯碼輸出值的信息位列節點進行填充零比特的原則,將當前需要傳輸的信息比特和預設數量L的零比特,放置于所述信息位列節點中,對所述信息位列節點進行LDPC編碼;將所述編碼結果發送給接收端。采用本發明,可以增加低碼率數據傳輸的譯碼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低碼率數據發送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伴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各種傳輸方式對可靠性要求的不斷提高,信道編碼技術作為抗干擾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數字通信技術領域和數字傳輸系統中顯示出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LDPC)是一種性能優越的信道編碼方式,LDPC碼的校驗矩陣是一稀疏矩陣,即矩陣中除了很少一部分元素非零以外,其他大部分元素都是零。正是由于這種特性,使得對它的描述方便,譯碼簡單且可并行操作,適合硬件實現。
LDPC碼構造的奇偶校驗矩陣中,矩陣的一個列代表碼字中的一個比特,矩陣的一個行代表一個校驗方程。每一列有j個1(即列重量為j),每一行有k個1(即行重量為k),而其他元素都是零。當碼字中某一比特(即某一列),包含在某一校驗方程(即某一行)中時,矩陣中的相交點為“1”。對于矩陣中的每一列或每一行,與之相關的“1”的數目稱為這個列或行的密度。從列的密度的角度看,與其相關聯的行的校驗方程越多,它從校驗方程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從而更容易判斷出正確值。
LDPC碼具有非常好的性能,為了降低計算復雜度,節省硬件存儲空間,便于硬件實現,目前主流的編碼架構設計是基于準循環的形式。準循環LDPC碼的校驗矩陣是一個大小為(mb×z)×(nb×z)的矩陣,用H來表示。校驗矩陣由許多大小為z×z的循環特征矩陣和全零陣構成,形式如下式所示:
如果整數那么定義如果整數那么定義其中,是循環移位的次數。P是一個大小為z×z的特征矩陣的移位矩陣,其形式如下:
校驗矩陣H的大小為M×N,其中N=nb×z,M=mb×z。
校驗矩陣H通過Hb矩陣來表示,Hb是大小為mb×nb的矩陣,其形式如下:
Hb矩陣中,每一列包含碼字中z比特的信息位或校驗位,每一行包含z比特的校驗方程。由于Hb矩陣的一行與一列的相交點對應一個z×z的循環特征矩陣或者全零矩陣,因此該列(包含z比特)和該行(包含z比特)相當于具有統一特征屬性的節點。在設計LDPC編碼結構中,不需要基于每一比特進行設計,只需要Hb矩陣中的列節點和行節點進行設計。
圖1為16×32的Hb矩陣實例,對應大小為(16×z)×(32×z)的LDPC碼校驗矩陣H。圖1中的矩陣中,“0”和“1”代表z×z循環特征子矩陣,其中,“1”為循環特征矩陣,“0”為全零矩陣。Hb矩陣的列對應LDPC碼的編碼碼字,其中,左半部分為碼字中的信息位節點V(0)…V(15),定義為信息位列節點;右半部分為碼字中的校驗位節點V(16)…V(31),定義為校驗位列節點。Hb矩陣的行對應LDPC碼的校驗方程,即校驗節點C(0)…C(15),定義為校驗方程行節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00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傳輸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的方法及其設備
- 下一篇:一種發送上行參考信號的方法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