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接口通信方法及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8444.3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43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宋永齊;楊川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張穎玲;李梅香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接口 通信 方法 終端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接口通信方法,該方法包括:當第一應用處于登錄狀態時,從服務器接收第一鑒權響應信息,第一鑒權響應信息用于對通過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進行權限驗證;通過Web接口接收實現第一業務功能的網絡請求,根據網絡請求從服務器接收第二鑒權響應信息,第一業務功能為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實現的,第二鑒權響應信息用于對通過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進行權限驗證,網絡請求中包括Web的網絡地址信息;根據Web的網絡地址信息、第一鑒權響應信息和第二鑒權響應信息,對實現第一業務功能進行權限驗證;當實現第一業務功能的權限驗證成功時,實現第一業務功能。本發明實施例還同時公開了一種終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中的接口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接口通信方法及終端。
背景技術
在移動互聯網快速變化的環境下,本地應用程序(Native App,NativeApplication)的開發、發布成本以及快速迭代的能力都要遜色于網頁,所以在Native App中一些需要及時更新變動、快速開發的頁面會使用內嵌網頁UIWebview的形式來實現。這樣可以在不發版本的前提下,及時適應新的需求變動,順應快速反應的業務需要。
目前,Native App中可以通過內嵌一個UIWebView來實現某種業務功能,常見的內嵌UIWebview和Native App的交互方案是多個內嵌頁面維持自己的接口交互能力,內嵌UIWebView要想獲得更好的交互體驗,實現某種業務功能,就會需要Native App提供相應的用戶數據或者能力(用戶登錄信息、關閉跳轉頁面、展示動畫等)。具體的數據交互能力就是依靠JSbridge接口來實現的。但是UIWebView上可以加載所有的網頁,進而就可以通過任意頁面訪問了Native App的本地信息,當有一些不安全網頁知道本地支持這種JSBridge接口,完全可以直接通過該JSBridge接口獲取Native App的用戶數據或者能力(本地信息),造成終端的安全性漏洞。例如,對于大體量公司的Native App都來說,Native App登錄使用用戶號和密碼來登錄,如果登錄態通過JSBridge接口被第三方劫持,將導致整個公司業務都要受到嚴重的威脅。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期望提供一種接口通信方法及終端,能夠保證UIWebview與Native App進行接口通信的安全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口通信方法,包括:
當第一應用處于登錄狀態時,從服務器接收第一鑒權響應信息,所述第一應用為正在使用的應用,所述第一鑒權響應信息用于對通過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進行權限驗證;
通過所述Web接口接收實現第一業務功能的網絡請求,根據所述網絡請求從所述服務器接收第二鑒權響應信息,所述第一業務功能為所述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實現的,所述第二鑒權響應信息用于對通過所述Web接口調用所述本地數據進行權限驗證,所述網絡請求中包括Web的網絡地址信息;
根據所述Web的網絡地址信息、所述第一鑒權響應信息和所述第二鑒權響應信息,對實現所述第一業務功能進行權限驗證;
當所述實現所述第一業務功能的權限驗證成功時,實現所述第一業務功能。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當第一應用處于登錄狀態時,從服務器接收第一鑒權響應信息,所述第一應用為正在使用的應用,所述第一鑒權響應信息用于對通過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進行權限驗證;及通過所述Web接口接收實現第一業務功能的網絡請求;以及根據所述網絡請求從所述服務器接收第二鑒權響應信息,所述第一業務功能為所述Web接口調用本地數據實現的,所述第二鑒權響應信息用于對通過所述Web接口調用所述本地數據進行權限驗證,所述網絡請求中包括Web的網絡地址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84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