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鑄造超高溫金屬件鑄造模具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37620.5 | 申請日: | 201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349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周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合川區銀窩鑄造廠 |
| 主分類號: | B22C9/06 | 分類號: | B22C9/06;B22C7/00;B22C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蘊博君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楊明 |
| 地址: | 4015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鑄造 超高溫 金屬件 模具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鑄造超高溫金屬件鑄造模具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設計模具、制造輔助工具、制造產品模型、涂耐高溫涂層、干燥、合模、開模、干燥、燒制成型、內部缺陷檢測和外形尺寸檢測。通過采用本工藝,從而能制作出高精度的鑄造模具,提高鑄件的精度,能夠鑄造出結構復雜的金屬工件,且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模具可以多次重復使用,能對高溫金屬材料進行加工,提高精度的同時降低了鑄造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鑄造領域和模具加工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用于鑄造超高溫金屬件鑄造模具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鑄造是一種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國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鑄大型鑄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因此,鑄造在機械制造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鑄造技術的發展也很迅速,特別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很多的新的鑄造方法,如低壓鑄造、陶瓷鑄造、連續鑄造等,在20世紀下半葉得到完善和實用化。鑄造是將通過熔煉的金屬液體澆注入鑄型內,經冷卻凝固獲得所需形狀和性能的零件的制作過程。鑄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制造成本低,工藝靈活性大,可以獲得復雜形狀和大型的鑄件,在機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機床占60~80%,汽車占25%,拖拉機占50~60%。傳統的鑄造模型只能進行一次加工,在進行大批量加工時,不但成本高昂,且每個零件的質量不穩定,波動和誤差很大且不能進行多次加工的。
這樣,存在加工效率低下,加工成本高昂,產品質量無法精確保障,且不能對耐高溫材料進行鑄造加工,尺寸波動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鑄造超高溫金屬件鑄造模具生產工藝,通過采用本工藝,從而能制作出高精度的鑄造模具,提高鑄件的精度,能夠鑄造出結構復雜的金屬工件,且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模具可以多次重復使用,能對高溫金屬材料進行加工,提高精度的同時降低了鑄造成本沒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鑄造超高溫金屬件鑄造模具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設計模具:根據產品圖紙設計出模具,并畫出模具的結構圖紙和加工中需要的夾具;
(2)制造輔助工具:根據設計,制造出模具所需的夾具;
(3)制造產品模型:采用鋁加工出產品模型,并預留好脫模線;
(4)涂耐高溫涂層:首先在鋁質模型上涂上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在鋁質模型上涂上1mm厚的耐高溫陶土;
(5)一次干燥:將鋁質模放入風干機中進行干燥,干燥時間為15—25min;
(6)合模:采用設備和步驟(2)所述夾具將涂有耐高溫陶土的鋁質模型、上模和下模定位準確,將涂有耐高溫陶土的鋁質模型放入到填滿陶土的上模和下模之間,壓實后靜置1小時;
(7)開模:首先對鋁質模型通電加熱,當鋁質模型溫度達到塑料薄膜融化的溫度后,分開上模和下模;
(8)二次干燥:將鋁質模放入風干機中進行干燥,干燥時間為10—15小時;
(9)燒制成型:將干燥好的陶胚放入燒制爐中,進行燒制,燒制成型溫度為2355℃—2420℃;
(10)內部缺陷檢測:燒制成型后采用超聲檢測儀檢測內部是否有缺陷和裂縫;
(11)外形尺寸檢測:采用激光測距儀測量產品的幾何尺寸,采用光學成像設備檢測外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合川區銀窩鑄造廠,未經重慶市合川區銀窩鑄造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376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