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成像鏡頭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34187.X | 申請日: | 2016-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28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杰;韋傳冬;言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7/02 | 分類號: | G02B7/02;G02B7/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阿凡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3216 | 代理人: | 朱敏,谷萍 |
| 地址: | 新加坡宏茂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像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產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成像鏡頭。
【背景技術】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數碼相機、攝像機及帶有攝像頭的手機越來越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人們對數碼相機、攝像機及帶有攝像頭的手機所拍攝物體的影像品質提出更高要求,而成像鏡頭是影響成像品質的關鍵部分。在成像鏡頭的鏡片中,鏡片與鏡片之間常采用坎合的組裝方式,近像側的最后一個坎合鏡片的斜面會產生雜散光,并對成像鏡頭的成像效果造成不良影響。
在相關技術中,常采用在近像側的最后一個坎合鏡片與塑膠遮光件之間增加一個沖壓遮光件來消除坎合斜面產生的雜散光,但是該種方式不能完全解決坎合斜面產生的雜散光,較好的提高成像品質,且增加沖壓遮光件的使用會造成增加站臺的使用,并增加過多的材料成本。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成像鏡頭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除雜散光、提高成像品質且節約成本的成像鏡頭。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鏡筒以及沿物側至像側方向設于所述鏡筒內的至少一第一鏡片及遮光件,所述第一鏡片包括圍繞光軸設置的光學部、圍繞所述光學部設置的周緣部,所述第一鏡片還包括靠近物側的第一上表面及與所述第一上表面相對的第一下表面,所述周緣部的第一下表面包括自所述第一鏡片的邊緣向著光軸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面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面向著物側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遮光件包括靠近物側的第二上表面,所述遮光件的第二上表面包括自所述遮光件邊緣向著遮光件的中心軸水平延伸的且與所述第一水平面貼合的第二水平面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面向著物側方向傾斜延伸的且與所述第一斜面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斜面。
優選的,所述遮光件的第二上表面還包括自所述第二斜面向著光軸水平延伸的第三水平面。
優選的,所述遮光件沿物側方向在所述第一鏡片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鏡片的周緣部上。
優選的,所述遮光件還包括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下表面包括自所述遮光件的邊緣向著光軸水平延伸的第四水平面及自所述第四水平面向著物側方向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與所述第三水平面連接。
優選的,所述遮光件為中空環狀結構。
優選的,所述成像鏡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鏡片物側上方的至少一個第二鏡片。
優選的,所述成像鏡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遮光件靠近像側下方的至少一個第三鏡片。
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成像鏡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成像鏡頭包括鏡筒以及設于所述鏡筒內的第一鏡片及遮光件,所述第一鏡片包括圍繞光軸設置的光學部及周緣部,所述第一鏡片還包括第一上表面及第一下表面,所述周緣部的下表面包括第一水平面及第一斜面,所述遮光件包括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二上表面包括自所述遮光件的邊緣向著遮光件的中心軸水平延伸的且與所述第一水平面貼合的第二水平面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面向著物側方向傾斜延伸的且與所述第一斜面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二斜面。從而避免了設置多余的沖壓間隔件,減少了站臺的使用,并減少材料成本,所述遮光件的構造,使得所述遮光件可以更好的吸收和反射所述第一斜面的雜散光,所述第一鏡片的第一斜面的散射光在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之間多次反射,更有利于所述遮光件吸收雜散光,從而提高所述成像鏡頭的成像效果。
二、所述遮光件的第二上表面還包括自所述第二斜面向著光軸水平延伸的第三水平面,從而實現所述第二斜面與所述第三水平面更加有效地吸收所述第一斜面反射出的雜散光,更進一步的提高所述成像鏡頭的成像效果,同時在制程中也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成像鏡頭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份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結合參閱圖1與圖2,其中,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圖。所述成像鏡頭100包括鏡筒1、第一鏡片3、遮光件5、第二鏡片7及第三鏡片9,所述第二鏡片7、第一鏡片3、遮光件5及所述第三鏡片9沿物側至像側方向依次疊設與所述鏡筒1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經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3418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子門鈴(DFR?13)
- 下一篇:電子門鈴(DFR?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