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既有建筑結構寄生性振動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24154.7 | 申請日: | 2016-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265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徐建;胡明祎;張同億;黃偉;蘭日清;秦敬偉;曹雪生;張昕佳;祖曉臣;姚張婷;李少華;馬新生;王延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8 | 分類號: | E02D31/08;E04H9/02;E04B1/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旭智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馮云 |
| 地址: | 10008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振動控制 既有建筑 延展性 結構寄生 寄生性 振動控制裝置 底板 工藝設備 建筑結構 設備工藝 振動測試 保留 隔振 寄生 減振 力學 匹配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既有建筑結構寄生性振動控制方法,包括:對所述既有建筑結構進行振動測試,以確定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其中,所述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包括建筑結構的基礎、底板、構件及內屬工藝設備;在保留既有建筑結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所述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進行延展性處理,以實現寄生性振動控制。本發明基于寄生性特性,基本保留既有建筑結構、力學以及內屬設備工藝特性,并在延展性處理的基礎上開展振動控制,能夠將振動控制措施、振動控制裝置與既有建筑較好地匹配、適應并最終寄生在既有建筑結構上,同時達到了對既有建筑的高效隔振、減振或振動控制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振動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既有建筑結構寄生性振動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針對既有建筑結構,包括工用、民用建筑以及構筑(造)物建筑工程,當發生振動水平超標或者有害振動嚴重影響建筑結構使用時,必須采取隔振、減振或者振動控制措施。而目前,振動控制措施或者振動加固改造方法,需對既有建筑結構進行較大程度地拆除、加固和改造,其具有以下缺陷:
1)既有建筑結構擾動大,不利于原結構功能保持:由于需要對既有建筑結構進行拆除、加固和改造,建筑原始功能勢必將減小、削弱甚至失效,不利于既有建筑功能的延續發揮,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2)經濟耗費巨大,易造成生命財產威脅:由于既有建筑結構的結構特性、力學特性以及內屬設備工藝特性已經形成,如若在對建筑結構產生巨大擾動的前提下,對其采取隔振、減振以及振動控制措施,其設計、施工、管理等費用較大,造成巨大的經濟浪費,與此同時,對建筑內的人員、設備及其它配套設施也會造成影響,引起生命財產安全隱患;
3)擾動后的建筑結構,振動控制效果往往不理想:對既有建筑結構進行擾動后,原結構的質量、剛度、自振頻率等固有振動特性都將與原始設計發生較大變化,在此基礎上,施行隔振、減振和振動控制,其效果往往達不到理想標準,甚至會造成振動控制力作用于建筑結構上的負面效應。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既有建筑結構寄生性振動控制方法,包括:
對所述既有建筑結構進行振動測試,以確定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其中,所述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包括建筑結構的基礎、底板、構件及內屬工藝設備;
在保留既有建筑結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所述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進行延展性處理,以實現寄生性振動控制,
所述延展性處理包括:
(1)對既有建筑結構的基礎進行延展性處理,用以增加質量和剛度;
(2)對既有建筑結構的底板進行延展性處理,以降低、隔斷環境振動從建筑底板向上傳遞,包括:利用鋼彈簧對建筑底板進行頂升以及利用內嵌式氣浮元件對建筑底板進行隔振;
(3)對既有建筑結構的構件進行延展性處理,包括:利用阻尼斜撐對梁柱構件進行加固;對弱柱位置進行包鋼處理以增大截面從而提高柱構件的剛度;
(4)對既有建筑結構的內屬工藝設備進行延展性處理,包括:對內屬工藝設備的結構進行優化改造或采取減振支撐或對內屬工藝設備進行微型主動控制。
進一步地,所述需要進行振動控制的結構部分還包括特殊建筑結構的整體,所述特殊建筑結構包括:大跨樓蓋結構、高聳結構、超長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高聳結構的延展性處理包括增設調諧質量阻尼器。
進一步地,所述超長結構的改造延展性處理:對超長結構進行分段拓寬,以增加其剛度。
進一步地,其中,所述大跨樓蓋結構的延展性處理包括增設耗能支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415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