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21448.4 | 申請日: | 2016-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665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賴新民;賴建民;肖義親;田心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聚銀塑料包裝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08 | 分類號: | B32B27/08;B32B27/18;B32B27/30;B32B27/32;B32B33/00;B65D65/40;B29C69/02;B29C55/12;B29C47/06;B29C47/92;B29L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烯烴 雙向 拉伸 復合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包括上表層、兩層外芯層、位于兩層外芯層之間的內芯層及下表層五層層狀結構;
所述上表層及下表層均由如下的組分制備:
兩層所述外芯層均由如下的組分制備:
線性低密度烯類共聚物48.5-69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超低密度烯烴聚合物30-50份;
爽滑劑 1~1.5份;
所述內芯層由 如下的組分制備:
其中,所述超低密度烯烴聚合物的密度為0.880~0.912g/cm3;
所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預先混配丙烯類共聚物80~90份、防粘連劑6~8份、爽滑劑2~6份及熱爽滑劑2~6份的上表層及下表層,以及混配線性低密度烯類共聚物48.5-69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超低密度烯烴聚合物30-50份及爽滑劑1~1.5份的兩層外芯層,以及線性低密度烯類共聚物43.5-64份、超低密度烯烴聚合物30-40份、茂金屬烯烴聚合物5-15份及爽滑劑1~1.5份的內芯層,并對各層材料進行均勻分散處理;
將上表層、兩層外芯層、內芯層及下表層分別通過五臺擠出機,并經過五層共擠模頭擠出形成管坯,并對管坯冷卻成型處理,其中,所述上表層及下表層對應的擠出機的溫度均為185~195℃,兩層外芯層及內芯層對應的擠出機的溫度均為180~200℃;
管坯經冷卻定型后牽引至長發熱筒,并由長發熱筒對管坯進行預熱,其中,所述長發熱筒對管坯的預熱溫度為200~400℃;
對預熱后的管坯充氣以及對充氣后的管坯進行雙向拉伸處理形成泡膜,其中,所述雙向拉伸處理的溫度為108~110℃,所述雙向拉伸包括橫向和縱向拉伸,拉伸倍數均為4-7倍;
強制冷卻泡膜,并對泡膜進行對分剖開處理得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連劑為二氧化硅防粘連劑或有機防粘連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劑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爽滑劑或油酸酰胺與芥酸酰胺爽滑劑的共混物。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在25℃溫度下的表面摩擦系數為0.07~0.3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在55℃溫度下的表面摩擦系數為0.15~0.35。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的總厚度為7~50um,且內芯層的厚度均大于外芯層、上表層或下表層的厚度。
7.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烴雙向拉伸薄復合薄膜的總厚度為10~30um,且內芯層的厚度均大于外芯層、上表層或下表層的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聚銀塑料包裝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未經聚銀塑料包裝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144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