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10810.8 | 申請日: | 2016-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6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馮穗力;黃裕權;曹高雄;劉湛;張遠見;胡應添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0 | 分類號: | H04B1/00;H04L5/14;H04L5/16;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射頻 單元 基站 系統 雙工 傳輸 方法 | ||
1.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包括基站收發信號的處理系統和分布在小區內的多個射頻單元,所述每個射頻單元在基站收發信號的處理系統的控制下獨立發送和接收信號,所述射頻單元與用戶終端進行通信連接;
所述全雙工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基站根據用戶終端在小區范圍內的位置,選擇適合的射頻單元與其實現同時同頻的全雙工通信;
S2、基站在全雙工的通信情況下,基站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射頻單元作為下行信號的發送單元,另外,基站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射頻單元作為上行信號的接收單元;
S3、用戶終端接收基站發送的信號或者給基站發送信號,若用戶終端沒有自干擾抑制能力,則采用半雙工工作方式,此時,基站收發信號的處理系統通過一部分射頻單元向用戶終端發送下行的信號,另一部分射頻單元接收用戶終端的上行信號,實現同時同頻的全雙工通信方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用戶終端接收基站發送的信號或者給基站發送信號,基站根據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各個射頻單元所接收或發送信號的強弱,通過優化策略,確定為用戶終端服務的發送和接收的射頻單元;所述優化策略,包括:大尺度衰落最小準則,系統容量最大化準則,能效最高等準則,或者發射和接收射頻干擾盡可能小準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基站的每個射頻單元,對一個時頻資源塊,作為一個發射單元,而對另一個不同的時頻資源塊,作為一個接收單元,基站選擇不同的射頻單元,分別用于發送下行的信號和接收上行的信號;其中,所述時頻資源塊指由一定寬帶寬度的頻譜和一定長度的時間構成的傳輸資源單元,所述頻譜的寬度和時間長短根據內在要求動態調整,單個射頻單元為一個時頻資源塊服務,或者多個射頻單元為一個時頻資源服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個射頻單元覆蓋的小區內,同一時刻下,基站為不同用戶終端動態分配不同的時頻資源塊或者相同的時頻資源塊;在不同的用戶使用相同的時頻資源塊時使用預編碼技術消除相互間的干擾,或者當兩用戶相距較遠,使用不同的射頻單元時相互間的干擾影響較小,此時不需采用預編碼技術消除措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單元作為信號的發射單元或者作為信號的接收單元,所述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至少包括2個射頻單元,用于完成全雙工工作方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射頻單元構成射頻單元組,所述射頻單元組用于接收信號和發射信號的射頻單元數量相等或者不相等;所述射頻單元組用于發射同一信號時,每一個射頻單元的發射功率相同或者不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單元包括至少一個的天線,所述天線用于接收信號或者發射信號。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單元的工作方式包括半雙工和全雙工,所述用戶終端的工作方式包括半雙工和全雙工,所述基站的工作方式包括半雙工和全雙工;當基站使用全雙工的工作方式情況下,用戶終端可使用全雙工或者半雙工的工作方式;當用戶終端使用半雙工的工作方式而對應基站使用全雙工的工作方式情況下,一個用戶終端處于接收狀態,另一個用戶終端處于發送狀態,兩個用戶終端之間可關聯或者沒有關聯。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的全雙工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射頻單元基站系統與現有的普通多射頻單元的時分或頻分基站系統進行混合工作,根據信道、用戶分布和終端自干擾抑制能力情況,實現在射頻單元與用戶終端之間,選擇是以半雙工還是以全雙工的工作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081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戒指(百年同心女款1)
- 下一篇:一種基于軟件無線電的車載電臺系統及實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