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電鍍銅鍍液及增加銅鍍層平整性的無電鍍銅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8329.5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44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魏明國;林彥瑾;林春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鈞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3C18/38 | 分類號: | C23C18/38;C23C1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張雅軍,史瞳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鍍銅 增加 鍍層 平整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銅鍍液及鍍銅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無電鍍銅鍍液及無電鍍銅方法。
背景技術
無電鍍(electroless plating),又稱化學鍍(chemical plating)或自催化電鍍(auto-catalytic plating),其是在高分子的物體表面,以化學氧化還原的方式,形成一層厚度約在0.2至2微米的連續金屬層,使非導體的物體表面能被導通,以利后續電鍍的作業。此種鍍銅方式,具有鍍層均勻、鍍層孔率低、操作簡單、可鍍在非導體上…等優點,常在塑料上進行,又或者用于印刷電路板(PCB)的穿孔鍍層,以及MID(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制程。
所謂的MID制程,是通過雷射雕刻技術在非導電基材上雕刻出3D立體線路,然后,再以無電鍍銅的方式,在前述所雕刻出的內凹線路中直接鍍出超過8微米厚的銅鍍層(通常為12微米),接著再披覆上一層薄的金層、銀層或銅保護劑,以防止銅鍍層氧化。MID制程已廣泛用于智能型手機、iPad或傳輸元件中的天線制造,主要能提供足夠的電通量以利訊號的傳輸。然而,手機訊號的傳輸由原先的2G、3G,演進至現今的4G,天線在精準度上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其中對訊號影響頗深者,即為鍍層的粗糙度,原因在于高頻信號是行走在導電體的表面,當表面愈粗糙,又或具有突點時,將會產生噪聲,導致通訊質量變差。為了達到低噪聲的要求,Ra值需要低于0.35。
傳統的無電鍍銅鍍層厚度不會超過3微米,且對于平整性通常沒有過多的要求。然而,為了符合天線的需求,勢必要在MID制程中以無電鍍法制造高厚度的銅層,但傳統無電鍍銅鍍液常有表面粗糙度過大(Ra值大于0.6)的問題,無法滿足此一要求。再者,通過已發表有關無電鍍銅的相關技術文獻,多著重在于鍍層的光澤性,而非平整性。但鍍層的光澤性是指鍍層結晶在微觀上的光澤,平整性是指表面的粗糙度,二者的定義略有不同,因此依據現有的技術文獻,依然無法獲知何以無電鍍銅鍍的方式,制作出在厚度超過8微米后仍能具有高平整度的鍍層。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電鍍銅鍍液,其能使化學鍍銅層厚度在高厚度時具有較高的平整性。
本發明無電鍍銅鍍液,包含溶劑、銅離子、錯合劑、還原劑,及整平劑組分。該整平劑組分包括第一整平劑。該第一整平劑選自聚亞胺、咪唑系季銨鹽材料,或上述的組合。
銅離子是源自水溶性銅鹽。前述水溶性銅鹽選自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甲基磺酸銅,或上述任意的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鈞澤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鈞澤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83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C23C 對金屬材料的鍍覆;用金屬材料對材料的鍍覆;表面擴散法,化學轉化或置換法的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真空蒸發法、濺射法、離子注入法或化學氣相沉積法的一般鍍覆
C23C18-00 通過液態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層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層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應產物的化學鍍覆
C23C18-02 .熱分解法
C23C18-14 .輻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輻射
C23C18-16 .還原法或置換法,例如無電流鍍
C23C18-54 .接觸鍍,即無電流化學鍍
C23C18-18 ..待鍍材料的預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