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及其制備和應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08040.3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31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耀剛;梁浩;時秋偉;王宏志;張青紅;侯成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F1/01 | 分類號: | G02F1/01 |
| 代理公司: | 31233 上海泰能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志達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光 變形 石墨 nipaam 復合 薄膜 及其 制備 應用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及其制備和應用,N?異丙基丙烯酰胺凝膠填充在石墨烯薄膜的微孔內形成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采用氫碘酸還原,使用近紅外光照射獲得具有三維網(wǎng)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將三維網(wǎng)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浸泡于NIPAAm溶液中填充,最后干燥即可得到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簡單方便,可規(guī)?;a(chǎn),所獲得的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具有很好的柔性和穩(wěn)定的光致變形性能,在光驅動器、人造肌肉和光機械系統(tǒng)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光致變形材料及其制備和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及其制備和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智能變形材料在遠程非接觸控制、機器人、航空航天及生物醫(y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根據(jù)對不同外部環(huán)境變化產(chǎn)生的響應可將智能變形材料分類為:電致變形材料、磁致變形材料、光致變形材料等等。
光致變形材料是指利用光的照射使材料發(fā)生畸變現(xiàn)象,具有可以抵抗電磁干擾、清潔高效等優(yōu)點,已經(jīng)在人工肌肉、光驅動器及光機械系統(tǒng)得到了應用。常見的光致變形材料包括:偶氮苯化合物,手性高分子聚合物和鎳鈦形狀記憶合金。但這類材料也存在許多缺點,如有機材料耐輻照性較差,使用壽命短,穩(wěn)定性差;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機械形變量小,變形所需光強大等等,這些都對光致變形材料的應用帶來限制和挑戰(zhàn)。
石墨烯具有理想的二維周期結構,是構建其它維數(shù)碳材料的基本單元。自200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分離出以來,石墨烯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由于具有高導電性、高導熱性、高強度和多變可調的形態(tài)特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及其制備和應用,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簡單方便,可規(guī)?;a(chǎn),本發(fā)明所制備的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具有三維網(wǎng)絡結構,相比其他石墨烯薄膜在材料柔韌性方面得到了極大提高。
本發(fā)明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N-異丙基丙烯酰胺凝膠填充在石墨烯薄膜的微孔內形成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其中石墨烯薄膜為多孔的三維網(wǎng)絡結構石墨烯薄膜。
所述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厚度為30-50μm,具有多孔疏松的結構和穩(wěn)定的光致變
形性能。
本發(fā)明的一種近紅外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氧化石墨超聲剝離分散在去離子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倒入平整的蒸發(fā)皿內,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烯薄膜;
(2)用氫碘酸浸泡還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經(jīng)去離子水水洗,干燥,然后用近紅外光輻照,得到具有三維網(wǎng)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
(3)將具有三維網(wǎng)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浸泡于NIPAAm溶液中攪拌,使NIPAAm凝膠充分填充于石墨烯薄膜的微孔內,干燥,即得近紅外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
所述步驟(1)中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濃度為2~10mg/mL,用量為50~100mL。
所述步驟(1)蒸發(fā)皿為PTFT材質。
所述步驟(1)中超聲剝離分散時間為1-2h;烘干為烘箱中烘干,溫度為40~80℃,時間為6~8h。
所述步驟(2)中浸泡時間為1~2h;近紅外光的功率密度為5~500mW/cm2,輻照時間為10~30s。
所述步驟(3)中NIPAAm溶液的濃度為80~120mg/mL。
所述步驟(3)中攪拌時間為12~2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jīng)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80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汽車擋泥板(H153?3)
- 下一篇:車門主控開關(H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