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及其制備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08040.3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31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耀剛;梁浩;時秋偉;王宏志;張青紅;侯成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F1/01 | 分類號: | G02F1/01 |
| 代理公司: | 31233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志達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光 變形 石墨 nipaam 復合 薄膜 及其 制備 應用 | ||
1.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N-異丙基丙烯酰胺凝膠填充在石墨烯薄膜的微孔內形成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其中石墨烯薄膜為多孔的三維網絡結構石墨烯薄膜;其中石墨烯薄膜由下列方法制備:用氫碘酸浸泡氧化石墨烯薄膜,水洗,干燥,然后用近紅外光輻照,得到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厚度為30-50μm。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
步驟(1)將氧化石墨超聲剝離分散在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倒入蒸發皿內,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烯薄膜;
步驟(2)用氫碘酸浸泡氧化石墨烯薄膜,水洗,干燥,然后用近紅外光輻照,得到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
步驟(3)將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石墨烯薄膜浸泡于NIPAAm溶液中攪拌,干燥,即得近紅外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濃度為2~10mg/mL,用量為50~100mL。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蒸發皿為PTFT材質。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超聲剝離分散時間為1~2h;烘干為烘箱中烘干,溫度為40~80℃,時間為6~8h。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浸泡時間為1~2h;近紅外光的功率密度為5~500mW/cm2,輻照時間為10~30s。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NIPAAm溶液的濃度為80~120mg/mL。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攪拌時間為12~24h。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紅外光致變形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石墨烯/NIPAAm復合薄膜在近紅外光的照射下致變形,關閉近紅外光后恢復原狀,應用于光驅動器、人造肌肉、光機械系統領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804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擋泥板(H153?3)
- 下一篇:車門主控開關(H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