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形體矯正提醒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06670.7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009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5 |
| 發明(設計)人: | 齊延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21/24 | 分類號: | G08B21/24;A61B5/11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梁順宜;郝傳鑫 |
| 地址: | 51053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形體 矯正 提醒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形體矯正提醒方法,根據預先獲得用戶標準形體狀態和臨界形體狀態下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確定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的閾值,再實時獲取每一位置傳感器和其他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若任意時刻存在預設的a個相對距離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時,且所述a個相對距離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的持續時間超過預設的時間閾值時,則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所述位置傳感器上的刺激電極開始工作以提醒用戶進行形體矯正,簡單有效,不用經過復雜的算法及通過傳感器固定于特定部位,用于衡量形體是否變形的閾值因人而異,不需統一的標準,解決了現有技術判斷不準確且無法滿足個體需要的問題,可靠性高,實用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設備及數據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形體矯正提醒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代生活,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忽視了坐姿、站姿不正確等不良習慣帶來了一系列健康問題,最明顯的就是近視和駝背。尤其是現在的辦公室白領,大多數都存在背痛的癥狀,也是因為長期不正確的坐姿造成核心肌群與脊椎的僵硬為題。因此,如何進行正確姿勢的提醒來進行形體矯正尤為重要,有利于人們的健康的同時也提升了個人的氣質。
現有技術采用傾角傳感器來監控脊椎彎曲程度,以及磁場傳感器來監控肩膀的彎曲程度。這種方案需要采集兩種監控數據進行復雜的算法之后才能判斷形體是否變形,步驟復雜;再者,上述兩種傳感器需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得到合理的數據,但是使用者佩戴不當或者個人體型原因都有可能影響最終判斷的結果;最后,上述方案需要設定閾值才能判斷形體是否變形,但是每個使用者的身體狀況不同,設定的閾值并不能作為衡量每個使用者的標準,從而不能進行合理的判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形體矯正提醒的方法及裝置,能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算法過于復雜、判斷不準確且無法滿足個體需要的問題,可靠性高,實用性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形體矯正提醒的方法,包括步驟:
實時獲取置于用戶身上的m個位置傳感器中的每一位置傳感器和其他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其中,m<100;
基于預先得到的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的閾值,判斷任意時刻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是否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其中,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的閾值通過預先確定的臨界形體狀態得到;當標準形體狀態下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大于臨界形體狀態下相對應的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時,則相對應的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閾值為下限閾值;當標準形體狀態下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小于臨界形體狀態下相對應的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時,則相對應的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的閾值為上限閾值;
若任意時刻存在預設的a個相對距離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時,則開始記錄所述a個相對距離為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的持續時間;且1<a<m(m-1)/2;
當所述a個相對距離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的持續時間超過預設的時間閾值時,則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所述位置傳感器上的刺激電極開始工作以提醒用戶進行形體矯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公開的形體矯正提醒的方法根據預先獲得用戶標準形體狀態和臨界形體狀態下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確定任意兩個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的閾值,再實時獲取每一位置傳感器和其他所述位置傳感器的相對距離,若任意時刻存在預設的a個相對距離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時,且所述a個相對距離超過上限閾值或低于下限閾值的持續時間超過預設的時間閾值時,則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所述位置傳感器上的刺激電極開始工作以提醒用戶進行形體矯正,簡單有效,不用經過復雜的算法和通過傳感器固定于特定部位,用于衡量形體是否變形的閾值因人而異,不需統一的標準,解決了現有技術判斷不準確且無法滿足個體需要的問題,可靠性高,實用性強。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667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