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廢水處理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1981.4 | 申請日: | 2016-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88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強;盧東昱;張鑫;李偉;陳瑞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恩菲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趙囡囡,吳貴明 |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水處理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制漿造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產業之一,也是我國水污染物排放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我國制漿造紙工業廢水排放量、CODCr排放量均占據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和CODCr排放量的較大份額,因此造紙工業的節能減排對全國的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8年6月25日,國家環保部批準了《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調整了排放標準體系,新標準提高了漿造紙企業水污染物排放的要求,同時對于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如水源地)則規定了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于目前制漿造紙廠來說,其廢水處理只采用常規的處理工藝,很難達到新的排放要求。
因此,對于造紙業等許多工業廢水排放企業來說,如何改進現有的工藝以實現對廢水的深度處理,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廢水處理裝置及方法,以降低處理后水質中污染物的含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廢水處理裝置,該裝置包括:預處理單元、生化處理單元以及后處理單元,生化處理單元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連通的厭氧處理設備、氧氣曝氣處理設備和空氣曝氣處理設備,厭氧處理設備與預處理單元相連通;后處理單元與空氣曝氣處理設備相連通。
進一步地,氧氣曝氣處理設備的容積小于空氣曝氣處理設備的容積。
進一步地,后處理單元包括:第一沉降處理設備,第一沉降處理設備包括第一泥水入口和第一沉降水出口;空氣曝氣處理設備具有空氣曝氣泥水出口,第一泥水入口與空氣曝氣泥水出口相連通。
進一步地,后處理單元還包括:第二沉降處理設備,第二沉降處理設備包括第一沉降水入口和第二沉降水出口;第一沉降水入口與第一沉降水出口相連通。
進一步地,后處理單元還包括液位提升設備,優選液位提升設備為提升泵,提升泵設置在第一沉降處理設備與第二沉降處理設備之間,并通過第一沉降水出口與第一沉降處理設備相連通,通過第一沉降水入口與第二沉降處理設備相連通。
進一步地,后處理單元還包括消毒處理設備,第二沉降水出口與消毒處理設備相連通。
進一步地,第一沉降處理設備還包括第一污泥出口、第一污泥回流管線和第一污泥排出管線;其中,第一污泥出口通過第一污泥回流管線與氧氣曝氣處理設備相連通,第一污泥出口通過第一污泥排出管線排出污泥。
進一步地,第二沉降處理設備還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連通的混凝池、吸附池、絮凝池以及斜板沉降池,混凝池具有第一沉降水入口,斜板沉降池具有第二沉降水出口。
進一步地,第二沉降處理設備還包括:第二污泥出口、第二污泥回流管線以及第三污泥回流管線,第二污泥出口設置在斜板沉降池底部;第二污泥出口通過第二污泥回流管線與空氣曝氣處理設備相連通;第二污泥出口通過第三污泥回流管線與吸附池相連通。
進一步地,預處理單元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的初級過濾裝置以及初級沉淀池,其中,初級沉淀池與厭氧處理設備相連通。
進一步地,厭氧處理設備還包括沼氣排出口。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廢水進行預處理,得到預處理廢水;將預處理廢水依次進行厭氧生化處理、氧氣曝氣處理以及空氣曝氣處理,得到生化處理廢水;將生化處理廢水進行后處理,得到凈化水。
進一步地,厭氧生化處理過程中水流的上升流速為2~5m/h。
進一步地,后處理包括:對生化處理廢水進行第一次沉降處理,得到第一沉降水;向第一沉降水中添加混凝劑進行第二次沉降處理,得到第二沉降水;對第二沉降水進行消毒處理,得到凈化水。
進一步地,混凝劑包括聚合硫酸氯化鋁鐵、活性碳以及PAM絮凝劑,第二次沉降處理的步驟包括:向第一沉降水中添加聚合硫酸氯化鋁鐵進行第一次絮凝沉降,得到第一絮凝水;向第一絮凝水中添加活性碳進行污染物吸附過濾,得到過濾水;向過濾水中添加PAM絮凝劑進行第二次絮凝沉降,得到第二絮凝水;對第二絮凝水進行自然沉降,得到第二沉降水。
進一步地,第一次沉降處理步驟除得到第一沉降水外,還得到第一沉降污泥,第一沉降污泥部分回流至氧氣曝氣處理步驟進行循環使用。
進一步地,第一沉降污泥的回流比為50%~1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恩菲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恩菲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19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