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15183.X | 申請日: | 2016-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77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洪祥;王立春;邊少鋒;方向前;譚國波;張麗華;孟祥盟;閆偉平;孫寧;徐長洪;韓喜國;馮士成;劉志全;鄒云峰;李文;竇金剛;張佰祥;李海;王保貴;楊波;任延輝;李素琴;方金宇;王曉慧;任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5F15/00 | 分類號: | C05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 地址: | 130033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速 玉米 秸稈 還田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調整鋸木屑的水分含量,并置于發酵池中;然后用絨布覆蓋頂層鋸木屑的上表面,發酵5?7天,得到發酵鋸木屑;將玉米秸稈粉碎,并與發酵鋸木屑按照4:1~2的質量比例混合,充分混勻后堆積在一起,自然條件發酵至達到玉米秸稈腐解要求,得到玉米秸稈腐解物;向玉米秸稈腐解物中噴淋抑制劑,放置2?3天,得到用于還田的腐解玉米秸稈。本發明的方法中,利用木屑上長出的菌絲中含有多種酶類,可以降解玉米秸稈中的纖維素類物質,破壞秸稈的表面結構,加速秸稈降解,使玉米秸稈腐解效率大大提高,為農作物秸稈的還田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秸稈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為秸稈已不再擔當農村主要燃料的角色,將秸稈進行返田處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保障作物穩產增產。我國每年產生的玉米秸稈超過上億噸,玉米秸稈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質和0.5-1%的脂肪,如何合理利用這些玉米秸稈,變廢為寶,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
現有技術中,玉米秸稈主要用作牲畜飼料的主要原料,其在還田腐解方面研究較少。通常的做法是利用機械直接將秸稈打碎,然后進行土壤翻耕,利用土壤自身微生物體系代謝秸稈。然而,這種方法玉米秸稈降解速度較慢,常常是還未完全腐解即播種,影響后茬作物的生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玉米秸稈降解速度較慢,影響后茬作物生長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調整鋸木屑的水分含量在30-40%,得到鋸木屑原料,然后將鋸木屑原料置于發酵池中;所述發酵池內自下而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隔板,將發酵池分割成若干個發酵室,每個發酵室內放置有鋸木屑原料,且鋸木屑原料與發酵室內側壁之間留有一定距離;最后用絨布覆蓋頂層鋸木屑的上表面,發酵5-7天,得到發酵鋸木屑;
步驟2,將玉米秸稈粉碎,并與發酵鋸木屑按照4:1~2的質量比例混合,充分混勻后堆積在一起,自然條件發酵至達到玉米秸稈腐解要求,得到玉米秸稈腐解物;
步驟3,向玉米秸稈腐解物中噴淋抑制劑,并且玉米秸稈腐解物與抑制劑的質量比例為100:5~10,放置2-3天,得到用于還田的腐解玉米秸稈;
所述抑制劑按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混合而成:40-50份的水、30-40份的抑菌劑和1-2份的吐溫80,所述抑菌劑為乙醇、雙氧水中的一種或兩種。
優選的,上述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中,步驟1中,在鋸木屑原料發酵之前,向鋸木屑原料中噴淋發酵助劑,并且鋸木屑原料與發酵助劑的質量比例為100:5~10,混合均勻后再置于發酵池中發酵;
所述發酵助劑按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混合而成:40-50份的水、10-20份的葡萄糖、5-10淀粉和1-2份的聚乙二醇。
優選的,上述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中,步驟1中,鋸木屑原料發酵期間翻攪物料或者適當加熱,控制發酵溫度在30-35℃之間。
優選的,上述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中,步驟1中,鋸木屑原料發酵期間補充水分,維持鋸木屑的水分含量在30-40%之間。
優選的,上述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中,步驟3中,所述抑菌劑由乙醇和雙氧水按照2:1的體積比例混合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加速玉米秸稈還田腐解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未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518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