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鈦廢棄切屑循環固化的球磨?高壓扭轉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14536.4 | 申請日: | 2016-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48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羅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機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2F8/00 | 分類號: | B22F8/00;B22F9/04;B22F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余晨波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棄 切屑 循環 固化 高壓 扭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材料加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鈦廢棄切屑循環固化的球磨-高壓扭轉方法。
背景技術
廢棄金屬切屑循環處理的傳統技術是高溫熔鑄。然而,高溫熔鑄能耗大、污染重,效率低,且鑄造組織晶粒粗大,機械性能較差。為避免高溫熔鑄,發展了固相循環回收技術。通過對現有技術的文獻檢索發現,將等通道轉角擠壓(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簡稱ECAP)技術應用于處理金屬切屑,能夠細化晶粒,改善再制造材料的微觀組織形態,提高機械性能。Lapovok等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4年49卷1193-1204頁上發表“Multicomponent materials from machining chips compacted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由等通道轉角擠壓切屑成形制備多組分材料)”一文,報道了通過鋁切屑及鎂切屑的相互混合,由ECAP循環再生多組分合金材料;Luo等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0年45卷4606-4612頁上發表“Recycling of titanium machining chips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consolidation(鈦切屑的劇烈塑性變形固態循環)”一文,提出通過回收廢棄的2級鈦(ASTM Grade 2)切屑,并由ECAP技術來循環再制造塊體材料。
高壓扭轉(High-pressure torsion,簡稱HPT)是另一種制備塊體納米金屬材料的劇烈塑性變形技術。Valiev和Langdon在《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2010年12卷677-691頁上發表“The art and science of tailoring materials by nano-structuring for advanced properties using SPD techniques”(采用SPD技術實現材料納米結構調控及高性能化的科學與工藝)一文,指出HPT技術對于納米晶制備很有效。例如,采用HPT技術對純銅在6GPa的壓力及室溫下旋轉處理5道次,獲得小于100nm的超細微觀組織。相較之下,若采用ECAP技術處理純銅,在12道次之后微觀組織僅細化至~200nm。顯然,HPT技術的細化效率高于ECAP技術。而且,HPT在超高壓作用下可實現材料在低溫或室溫下的塑性加工。例如,高強度的密排六方鈦其塑性成形能力遠遜于銅,在室溫下難以塑性變形。Zhao等在《Scripta Materialia》2008年59卷542-545頁上發表“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ure titanium processed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at room temperature”(室溫等通道轉角擠壓制備純鈦的微觀結構與性能)一文,在室溫下用ECAP變形處理鈦材一道次。但為了減少變形抗力,ECAP模具夾角由90度增加到120度,且擠壓速率也較低(0.5mm/s),這降低了ECAP的應變累積率和加工效率。相較而言,HPT技術能高效地實現鈦材的室溫加工。
球磨(Ball milling,簡稱BM)是一種廣泛用于制備超細粉體材料的劇烈塑性變形技術。對現有技術文獻的檢索發現,Mahboubi Soufiani等在《Materials and Design》2012年37卷152-160頁上發表“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Ti6Al4V alloy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機械合金化制備Ti6Al4V合金納米結構的形成機制及表征)”一文,報道以鈦、鋁、釩的微米粉為原料,通過BM技術合成制備了具有納米尺度(小于100nm)的Ti-6Al-4V合金材料。此外,Zadra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13年583卷105-113頁上發表“Mechanical alloying of titanium(鈦的機械合金化)”一文,初始原料采用平均粒徑小于150μm的Ti粉末,首先通過BM處理,獲得小于25μm的純鈦超細粉末,并經過放電等離子燒結成功獲得塊體鈦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機學院,未經上海電機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45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