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11838.6 | 申請日: | 2016-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72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崇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英業達科技有限公司;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8 | 分類號: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袁輝 |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被測產品 探針 治具 電壓回饋信號 自我檢測 引腳 讀取 測試程序 電壓信號 測試點 復數 輸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提供一被測產品以及一探針治具,利用探針治具將被測產品的復數個測試點連接,啟動被測產品并執行一測試程序,經由被測產品的至少一引腳輸出一電壓信號,經由探針治具,被測產品由至少另一引腳讀取一電壓回饋信號,以及判斷電壓回饋信號是否正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更具體的說,是一種利用探針治具以實現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電子裝置的體積日益輕薄短小,且具有愈來愈強大的資料處理及通訊能力。因此,各類型的電子裝置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一般而言,電子裝置在制造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存在著有許多外在因素會影響生產中的產品的品質,例如元件的損壞、缺件、線路短路、線路開路、零件不良等。因此,為了有效地對電子裝置的出貨品質進行控管,電子裝置生產的過程中,通常必須加以檢查,以降低后續產生不良品的比率與數量。
然而,當電子裝置的主板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復雜,如何能有效地測試主板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產品生產的初期,若能準確且徹底的進行測試,不僅可以降低組裝產品的成本且亦能確保產品的品質。
因此,倘若在電子裝置的主板完成的階段,即可提早剔除不良的主板,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后續昂貴的維修制程與費用,同時也可以提高后續成品的良率。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可以降低產品的測試成本,減少測試人力的需求,同時降低產品維修的成本。
根據本發明所公開的一種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首先提供一被測產品以及一探針治具,利用探針治具將被測產品的復數個測試點連接,啟動被測產品并執行一測試程序,經由被測產品的至少一引腳輸出一電壓信號,經由探針治具,被測產品由至少另一引腳讀取一電壓回饋信號,以及判斷電壓回饋信號是否正常。然后,將判斷電壓回饋信號是否正常的結果紀錄于被測試產品之中,例如是紀錄于一非揮發性記憶體之中。
進一步的,被測產品是一電腦主板。
進一步的,被測產品是一手機主板。
進一步的,輸出引腳連接一發光二極體,輸入引腳則利用探針治具讀取電壓回饋信號。
進一步的,發光二極體是一電源指示發光二極體。
進一步的,發光二極體是一閃光燈發光二極體。
進一步的,上述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更可以進一步測試一震動器或模擬一電源開關的信號。
此外,復數個輸出引腳亦可利用分時輸出電壓信號,經由探針治具,單一輸入引腳可分時讀取電壓回饋信號,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公開的的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可以藉由探針治具連接一被測產品的測試點,以進行晶片組的GPIO引腳的測試,不僅可以利用被測產品本身的測試程序進行自主式的測試,且由于輸出輸入均是被測產品的GPIO引腳,故可利用機臺自動化進行測試,無須提供另外的測試電腦,大幅降低測試所需的設備費用,且減少人力的需求。此外,由于利用探針治具才可連接相應的測試點,故消費者無法使用相同的測試,不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當被測產品完成自主式的測試后,可將測試結果儲存于本身的記憶體中,后續制程,例如維修制程,亦可以直接讀取相關數據,并進行維修,可進一步有效地減少所需的維修時間與費用。
附圖說明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的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產品自我檢測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產品自我檢測的方法示意圖。
附圖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英業達科技有限公司;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英業達科技有限公司;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1183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半自動CCM測試裝置和方法
- 下一篇:檢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