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74927.4 | 申請日: | 2016-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41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趙陳浩;胡志彪;盧宇竑;彭博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龍巖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52;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 地址: | 364012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孔 coo 摻雜 同軸 納米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利用Co3O4納米棒作為模板,通過吡咯原位聚合、碳化的方式先形成Co3O4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后再碳化得到CoO@氮摻雜碳。本發明制備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用作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方面因其具有多孔結構,不僅在循環中能夠有效緩沖體積變化,提高材料的循環穩定性,還能增加活性物質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在多孔結構上包覆一層氮摻雜碳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導電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材料的電化學活性,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納米材料及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應用,開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成為其中的關鍵之一。而轉化儲鋰機制的過渡金屬氧化物放電比容量能夠達到600-1200mAh/g,遠高于目前商業化的石墨負極材料372mAh/g,其中鈷基氧化物(Co3O4、CoO等)的放電比容量明顯優于其它的過渡金屬氧化物,但普通結構的鈷基氧化物存在因其導電性較差、循環中由于材料體積變化導致容量衰減的缺陷;研究發現,具有多孔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其在循環中能夠有效的緩沖體積變化,提高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同時多孔結構也能增加活性物質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研究還發現,在多孔結構上包覆一層碳材料,特別是氮摻雜碳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導電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材料的電化學活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制備方法,制備的材料用作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制備方法利用Co3O4納米棒作為模板,通過吡咯原位聚合、碳化的方式先形成Co3O4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后再碳化得到CoO@氮摻雜碳;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a.將濃度為1-5mL/L的吡咯單體分散于濃度為10-30g/L的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溶液中;
b.以1-10g/L的比例向溶液a中加入多孔Co3O4納米棒,超聲分散10-20min后,由于溶液a中表面活性劑SDBS的存在,Co3O4納米棒將均勻分散于溶液中;保持磁力攪拌0.5-2h,加入濃度為0.1mol/L的過硫酸鈉溶液5-15mL作為引發劑;
c.將溶液b在磁力攪拌下放置5-10h,過硫酸鈉將引發吡咯發生活性自由基聚合,在良好分散的Co3O4納米棒表面形成聚吡咯層,形成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
d.將干燥的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在惰性氣氛下、300~700℃下碳熱還原煅燒2-5h,得到黑色粉末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目標產物;由于聚吡咯是含氮聚合物,碳化后形成氮摻雜碳,并均勻包覆于CoO表面。
所述步驟a中吡咯單體的濃度優選為2-4mL/L。
所述步驟b中Co3O4納米棒含量優選為2-5g/L,過硫酸鈉溶液的濃度為0.1mol/L。
所述步驟d惰性氣氛下煅燒溫度優選為400~600℃。
本發明制得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應用于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龍巖學院,未經龍巖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749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